面具与工作_李文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李文星 (第3/3页)

在对自己有什么保留一样。

    二十分钟后,翻译来了,翻译还穿着类似电工的衣服,衣服上很多口袋,口袋上挂着笔,螺丝刀,美术刀,万能钳,各种小零件。

    李文星也没有多问,开始聊正事,安排一切,到时候自己跟翻译回去见客户,翻译除了翻译自己的话,其他的就不用了,自己能听懂,换身差不多一点的衣服,说完聊完,李文星就走了。

    到了谈客户那天,一切都很顺利,李文星发现这个翻译挺能喝酒,把这几个客户都喝得特别高兴,都喝不过这个翻译,送完客户后,俩人聊天,李文星说:“挺能喝啊你?你在哪上班?”

    “我在电子信息城。”

    “哦,学的这个?”

    “算是吧,主要是自己喜欢。”

    “喜欢就行,主要是喜欢,要不然做不下去。”

    “对,我也这么觉着。”

    “有空我在约你出来喝酒啊,你电话多少?”

    “151XXXXXXXX,赵天德。”

    “行,我给你发个短信,里面写上我名字,我先走了啊。”

    “嗯,好,拜拜,改天再见。”

    第二天两人就出来喝酒了,然后保持着一个礼拜最少两次的频率。

    半个月后,李文星给赵天德打电话说:“天德,我家扫地机器人坏了,你们那边有卖的没有?”

    “没卖的,但是你拿过来吧,我能修。”

    “嗯,好。”

    没多久,李文星就来了,把扫地机器人给了赵天德,半个小时后赵天德修好了,李文星问:“多少钱?”

    “要什么钱!就这么点事还给钱,上次请我吃饭,我都没谢谢你。”

    “那不一样,那个钱跟这个不一样,那这样吧,你今晚几点下班?再出去喝点啊?”

    “行啊,我5.30下班。”

    下班后两人大喝了一场,喝完还去夜店继续喝,再次出来的时候,两人都醉的不轻,吃饭时候李文星结的账,从夜店出来的时候赵天德结的账,两人歪歪扭扭的打了车回了家,回到家赵天德没事,洗漱睡觉了,李文星也回家睡觉了,但是钱包丢了,里面的身份证银行卡信用卡,不用说肯定全都丢了,第二天找也没找到,于是没办法要去补办,补办身份证时候得知要回老家办,因为自己身份证早就过期了,之前是学校给办的,所以可以在当地办,现在都过期这么久了,而且没学校这个后台,只能回老家办。

    李文星心理安慰自己,就当是放假了,开车自驾游回去吧,回去办身份证。

    李文星此时人在青岛,从青岛开车会哈尔滨老家需要18个小时左右,回去的路上走走停停,用了两天才到,到了所谓的老家后,李文星看着这一切,觉着无比陌生,自己小时候三四岁对老家的印象有一点,但是很有限,现在回来发现已经改变的老家,自己都认不出来,虽然还是农村,但是多多少少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破烂,根据导航走到派出所,表明来意,来办身份证,拿出户口本来,警务人员看了看,然后看了下李文星,眼神里充满了猜疑。这位警务人员,女性,看上去30岁出头的样子。

    这名警务人员这样看李文星是因为李文星的爸爸早些年在村里欠了太多钱,其中就有这名警务人员家人的钱,警务人员先是按照手续给办身份证,然后告诉李文星自己是谁,当初李文星的爸爸欠了多少钱,现在这都二十多年过去了,当时的500块钱,现在还1W也不过分吧?李文星,犹豫都没犹豫说:“行,我给你,拿出证据来就行。”这位警务人员以为李文星会赖账或者讲价,但没想到这么痛快,于是痛快的打了电话叫来了自己的爸爸,拿出所谓的借条和证据,李文星问其要微信还是支付宝,还是银行转账,对方却只要现金,没有微信也没有支付宝,这让李文星有点震惊,他以为就算是农村也应该都有,因为很多淘宝上的卖家都是农村的。

    后来李文星提了一万块钱出来给了他,还送走了这位老人家,女警留了李文星的电话,并将欠条和所谓的证据交还于李文星,李文星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东西,收下后就找了一家酒店先住下,打算在这玩两天,他一开始是这么打算的,但是隔天醒来,没多久就接到了陌生来电,一个男人打来的,声称自己父亲欠了他钱,有欠条,于是李文星应付几句,约了个时间在那见面,去了之后,李文星发现来的人很多,有二十多号人,都是债主,一个一个的欠条和证据都接过来,拿过来看,笔迹签名手印都相差无几,自己看到这么多欠条和债主,说要先核实一下,于是打了电话问自己母亲,母亲告诉他是真的,李文星知道后挂掉电话,开始挨个处理,最后一共支出20W左右,有些人多,有些人非常少。

    因为李文星还钱的痛快劲和开着一辆宝马X5,所以很多人都来主动巴结他,请他吃饭,去家中做客什么的,这里面有一名村委的儿子,其他人的儿子,要不然出国打工,要不然就在家种地,女儿就等着嫁人,或者在外面上学,也有一些也出国打工了,像是村委这种家庭条件好点的,都是早年间上了个大学就回家了,等着子承父业。

    俩人聊了很多,这个村委的儿子27岁,想法挺多,但是得不到家人的同意和支持,想让李文星去说服他们,把家里这些农产品网销,建立工厂加快生产进度,把那些废地都给开发了,这些地不能耕种,这里也不适合做林业,留着不用浪费,建工厂来打包生产当地的农作物和特产销向全国,问李文星想不想投资参与进来,并且邀请李文星晚上去他家吃饭做客,李文星考虑了下觉着不是不行,于是晚上就去了。

    当晚吃饭时候村委透露其实自己也有相关想法,建厂外销什么的,虽然没考虑过在网上卖,但是自己也考虑过申请修路,建一系列的计划,可附近有别的村这么干过,工厂也开了,房子也建了,房子钱工地一直没给结算,建筑方一直拖欠,工厂里面还有有害物质,开发让那边很多地方都光秃秃的,开发到一半人都不干了,因为建筑方拖欠工资,导致我们这些附近村的人也都很小心,虽然现在日子不富,但是也能生活下去,要是突然发生什么变故,就不好了。

    李文星告诉村委一家人,召集村里有点能力的人,说话算数的人,想想一共多少人,不用家家来,几个大头来就行,种大米的,种木耳的,种覆盆子的都叫来,算算一共多少人,告诉自己一声,自己有一个计划,要实行,当晚要回酒店的时候村委说大概有不到50个人,不一定能不能全叫来,李文星点点头走了,晚上回去拿出手机来在京东上订了50部手机,顺便给林灵泽打电话说了这个事,两人聊了很久,聊了近四个小时。

    隔天下午一点半手机都到了,李文星叫来了村委的儿子,两人开车去了联通营业厅办了50张流量卡,然后都装在手机里,挨个测试,每个都调试好之后,李文星看着村委的儿子坏笑着说:“那么,可以开始了。”村委的儿子便立即拿出自己的手机和一个档案夹,里面是村里这些能起到带头作用的人的子女联系方式,有很多因为出国打工和在国外上学,所以都没办法直接联系,大约有37个人需要通过手机来联系,这天下午,李文星和村委的儿子用了一整个下午来联系这37个人,说明情况,告诉他们要实行的计划,最后全部都同意,联系不到的也想尽办法不停联系,通过微信,QQ等途径最终也都联系到了,并且同意。

    经过跟每个人的沟通和时间上的安排,最后所有人都同意在后天中午11.35的时候腾出时间来。安排好一切,两人出门吃了点东西后各自回到各自的家,并且村委的儿子要帮自己爸爸安排这场会议,时间在后天中午的11.00。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