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真叫所向披靡  (第1/1页)
    领命之后,又是一夜无眠。    第二天一早,方案摆到了校长桌上。    按此方案,原计划已面目全非:    电工班和烟草班,变成了机电一体化,财会电算化。    三年变成两年,一年一交变成一学期一交。    而且,第一学期变成了四百八,外加四项促销办法:    高中学生减五十,农村户口减五十,组团报名减五十,帮忙推荐减五十。    此外,交费每提前一天,可以再优惠五元。各项减免,最高可减去230元。    也就是说,学校该收的钱,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之所以要这么做,主要是担心校长为难。    经济问题,往往是个敏感问题,所以,没必要改变收费政策。    策略定好之后,我又开始修缮细节,开始琢磨如何传播:    我把传播逐一分解:    把咨询点作为促成点,通过造势把目标引来;    大面积搜集通讯地址,直接邮寄录取通知书。    报纸和电视广告,全部集中到周五周六,把小火慢烧改为密集轰炸。    原定的电视广告:每天播三次,早中晚各播一次,每次十五秒,整个八月天天如此。    调整之后,每周周五周六播出,插播于电视剧的片头、片中、片尾。十行字的宣传页,静静挂在荧屏上,让观众静静地读。    原来的报纸广告:每天一次,每次八分之一版,也是登完整个八月。    调整之后,每周一期,周末版整版刊出,内容与电视一模一样。    另外加印一千份,用于咨询现场赠阅。    之后,我又加上横幅、海报、宣传页。为什么要做这些东西?为什么是这个数量?一张表一目了然。    然后,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也可以报名。    最后,我把能否“分配”工作,作为招生成败的关键。要求至少搞定五家,将“分配”落到实处,作为招生宣传的亮点。    内容貌似很多,但是整理下来,也就是两三页纸。    郝校长看了一刻钟,便大笔一挥,全面通过。    然后,校长跑企业单位,我跑媒体和广告公司,紫千红组建招生团队,花悦容搜集生源地址。    其他人有一个算一个,能帮什么帮什么。    仅仅两天,郝校长带上黄页,将建江十强跑了个遍,包括曾去民中招聘的企业,包括牛皮哄哄的民营企业。    这种主动上门的做法,在建江还是第一次,所以,不管行与不行,大家都很乐意尝试。    于是,我的广告词,便多了这么一句:    考不取学校,照样能跳出农门;    考不取学校,照样能光宗耀祖。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检验能耐的时候到了。    一号这天,天还没亮,我就随着几个报童,跑去报社拿报纸,然后又赶到百福桥,和众姐妹一起忙碌。    “免试入学啦,免试入学啦……    大叔您好,家里有人读书吗?啊,初中啊,那太好了。    你看这个条件,你看这个专业,和大学读的一样的啊,一毕业就能进厂工作……    你看看,这个,这个,还有这个,这都是定点合作单位,大学生想进都进不了的。    您们家是农村的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