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升南路_第三十八章:熊虎归来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熊虎归来1 (第1/2页)

    节后的政府会议宏观层面开始出现了许多利好因素。

    为了推动经济建设的力度及速度,政府不仅加大了项目引进及招商的相关优惠政策,同时也在整合现有资源,寻求集中化集约化发展。在区政府经济讨论会议上,有人第一次开始提出,要把太升南路打造成通讯一条街,无论是政策引导,还是后期城市规划,街道整理及拆迁都要开始要往这个方向去发展。

    风向就是趋势,你只有跟随趋势才可能跟上发展的步伐。就像音乐旋律,如果你始终都找不到正确的节点,就算你想参与,也只能是不和谐的音调,会被修改甚至会被删除去掉。

    所以,能正确发现并把握住风向的人就愈发重要,这样的人也不是很少。

    短短几个月时间之内,CD通讯行业格局就再次发生巨大变化。

    数十家传呼台进入CD开始营业,随着传呼台数量的增多,竞争加剧的结果就是服务品质在上升,但服务价格也在同步下降。随着客户数的高速增长,BP机生产商也在加速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的结果就如同张俊当初所说,产品价格在不断下滑。价格越亲民,客户覆盖面就越大,客户量的增加直接推动了BP机销售愈发火爆,销售火爆就直接推动了零售业的快速发展。

    这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太升南路就这样新增了六间门店。

    这其中两间归属于光影通讯,面积都在150-200平米之间。其他四间分属四间公司,分别是路发通讯,文华通讯,宏博通讯,精诚通讯,面积都在150平米左右。

    这就是政府倡导资源集中化的结果,既然要把太升南路打造成通讯一条街。那么做通讯的首选之地肯定是太升南路,客户买通讯产品的首选肯定也会是太升南路。因为这里的商家最多,对顾客来说,提供了最优化的购买对比,无论是环境、产品、还是服务。

    太升南路的客流量就这样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集中,也越来越多。对商家而言,竞争无疑也就越来越大。与其他任何行业对比,CD还没有一条街道出现过这种情况,在短短的几百米之内,就出现了快二十家同一性质的门店。

    就如萧松以前所说,几乎要开始门挨着门。

    这二十家仅仅只是门店零售,还有一部分行业配套门店开始发展,这就是BP机维修网点,大大小小也有了五六家,售后产业链在开始逐步完善。

    SC人聪明才智的体现无所不在,随着通讯行业的日趋火爆,以此同时也催生了另一个缝隙业态的萌芽。在太升南路两边街道,尤其是通讯门店外面,你会看到一把简易独凳,上面放着一块大小不到半平米的木板,木板上面摆放着各式BP机及一个立牌,立牌上面手写着几个大字:收售二手BP机。这些街边独凳随着通讯行业的蓬勃发展也逐渐成为太升南路抹之不去的一道风景,并最终成为太升南路通讯行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现在的CD,从事二手交易的人员用SC话都叫做“串串”,其最初的出处就是太升南路这些收售二手机的行业人员。

    太升南路的“串串”也有一个共性。

    1、从业人员大多来自于农村。

    2、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从小学到高中。

    3、年轻,从二十岁到三十多一点,很少有人会超过四十岁。

    4、着装光鲜艳丽,喜好大红、白、黄等靓丽颜色,希望把自己城市化来掩饰自己的出处,结果适得其反刚好成为了一个行业特征。

    5、有松散型组织,开始多为亲戚及朋友这种类型的小型组织。

    6、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前期来源较为分散,后期经过几次整合,大多以南充、遂宁为主。

    7、领地意识强烈,具有竞争意识及排他性,甚至直接与门店抢客户。

    8、利益最大化目的,多手段甚至非法经营。

    9、合并678后期甚至发展成为一定性质的边缘性帮派组织,对客户造成诸多负面影响,这也是太升南路一个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