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章 馄饨铺子 (第2/2页)
天天给人送钱去!”苏婵吐了甘蔗皮,凉凉地揭穿。 苏娴瞅了她一眼。 苏烟扁起通红的小嘴,认真地嘟囔:“大姐,顾乃乃很可怜的。那么大年纪,老家遭灾儿子又死了,她眼睛看不清,孙子又小,背井离乡出来投奔自己姑娘,这路上得吃多少苦啊!” “谁让她嫌贫爱富不同意她姑娘的亲事,结果她姑娘跟男人私奔连个下落都没有,这会子想起来找,上哪找去,自讨苦吃!要是我。我宁可在家乡饿死也绝不出来讨饭,眼睛不好还到处乱跑,这是作死!” “她也是想给孙子找个能托付的人嘛,老乃乃年纪大了,那孩子又傻乎乎的,一般人家也不会收留,求亲姑姑总比给外人虐待强。” “她也不想想她姑娘过的好不好,能不能养得起他们,她姑娘的夫家愿不愿意收留他们!哼,说到底。还是儿子孙子最重要!”苏娴嗤笑了一声。 别人听不懂其中的含义,苏家姐弟几个却全都明白,苏家从前也算是重男轻女的“重灾区”,苏妙感受不大。苏婵男孩脾性对不公平的对待压根就不在意,再说苏妙和苏婵那个时候家里条件已经好转,而苏娴正生在苏家最艰难的时候,她受到的不公平比想象中的还要多,这是她心中永远都抹不去的疤痕。即使现在她和家里已经化解了矛盾,可因为曾经的那些刺心。尖锐的声气依然存在着,这一点恐怕到死都改变不了。 苏烟不敢再说,讪讪地垂下头,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子,他会因为自己的好待遇而对大姐感觉到抱歉。 气氛好像有点僵硬,站在圈外的梁敞心生狐疑,左看看右看看:这是什么情况? 同样站在圈外的回味突然伸出手,在苏妙的肩膀头拍了拍,苏妙回过头,见他扬了扬下把,便顺着望过去。 刚刚挑了扁担带着弟弟离开的姑娘又回来了,腼腆地站在一旁,欲言又止。 苏妙迷惑地望着她,这样的注视给了小姑娘开口的勇气,她努力让自己笑得灿烂无害,热情满满地说: “大jiejie,你爱吃馄饨吗?我们家的馄饨铺子就在前面那条巷子里,很近的,你走累了正好可以去歇歇脚,我娘做的馄饨可好吃了!” 这很明显是在做推销。 “馄饨?”苏婵吐了甘蔗皮,不太愿意地说,“这么热的天儿,吃馄饨还不如去吃捞面!” “不热的,大jiejie,我们铺子里有从石山上接来的山泉水,全都湃在水井里,又冰又甜,天热的时候最好喝了!”小姑娘依旧坚持不懈地推荐道,“还有还有,我们铺子里的小菜都是自己腌的,吃馄饨的时候一起吃,又爽口又凉快,最好吃了!” 苏妙是真饿了,听她这么说,忽然就觉得好吃起来。 姐弟四人对视了一眼,苏娴问那姑娘: “你们家的铺子在哪啊?” “就在那里!那里就是!”小姑娘指着前方第三个巷口,大声说,“大jiejie,我们家的馄饨真的很好吃,你们就来吧,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真的好吃!” 她一遍又一遍地强调“真的很好吃”,倒是让苏妙产生了好奇,到底是怎么个好吃法,想了想,笑眯眯说: “你带路吧!” 小姑娘喜得无可无不可,脆生地应了一句,挑着担子在前面带路,苏家姐弟率先跟上她。 回味转身,刚要跟,却看见因为没人搭理跟也不是不跟也不是进退两难的梁敞正在那里蹭步。 “殿下不去吗?”他平着一张脸,客套地了一句。 “呃……本王还有点事。”说“想去”多没面子啊,梁敞心口不一地回答。 “是吗,那殿下慢走。”回味漫不经心地说着,跟了上去。 才走一步,梁敞却跟了上来,面对回味狐疑的目光,他是这样解释的: “本王已经好久没在民间走动了,刚才看那小姑娘也就十一二岁的样子,这么小的孩子就要出来讨生活,苏州城如此繁华尚且会有这种事,何况是其他地方,本王还是去看一看,多了解一下民间疾苦,回去之后也好向父皇禀报。” “……”回味看着他义正言辞的脸,忽然想起苏妙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莫装*,装*遭雷劈。 一行人跟着叫“三妞”的小姑娘来到先前说的长巷子,七扭八拐走了大约一刻钟,正当苏妙觉得这小丫头会不会是骗子,打算把他们引到无人处杀人劫财时,三妞小姑娘突然停住脚步,向正前方一指,笑容灿烂地说: “就是这里了!大哥哥大jiejie,里边请,这就是我们家的馄饨铺子!” 众人望过去,而后相当整齐地同时抽了抽眼角! 这的确是一间馄饨铺子,毕竟门前挂了一个写着“冯记馄饨”的旧幡儿,幡儿已经旧的不像样子,红黄相间已经褪成了灰白色,好多地方都破烂了。 木质结构的馄饨铺子,上面的漆几乎全掉了,露出木头本来的颜色,好多地方已经被腐蚀虫蛀,极是破败。门前的台阶是人工砌的,裂缝横生,许多处都已经碎成渣子。这间馄饨铺子极为狭窄,站在门外就能看见铺子里面的尽头,门窄得只能容纳一个人行走。唯一的可取之处恐怕就是干净了,即使是如此破旧的馄饨铺子,却收拾得干净整洁,一尘不染。 此时正是饭点,小小的馄饨铺里空无一人。 “大哥哥大jiejie,里面请!”冯三妞热情地笑说,又冲着铺子里高声叫嚷,“娘,二姐,来客人了!” “客人?”响亮的声音从铺子里传来,一个头发乱蓬蓬的丫头从里面飞奔出来,两手白面,一看见门外站了这么多人,立刻欢天喜地地招呼道,“几位客官里边请,想吃什么随便点!” 这姑娘约莫十二三岁,头发随便挽了一个髻,穿了一身打了补丁的粗布衣裤,腰间扎了一根红色的裤带,那颜色红得鲜艳,一下子就把精气神提起来了,她元气满满地笑着。 “老二老三,快,过来帮我一把!”就在这时,女孩子的嗓音从巷子的另一头响起。 众人望过去,只见一个穿得花红柳绿的姑娘挑着扁担从另一头过来,一边走一边招呼。这姑娘十四五岁模样,乌油似的头发,水水灵灵,举手投足间尽是妙龄少女的青春风情。 原来这家馄饨铺子也有姐妹三人外加一个傻乎乎的小弟弟!(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