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满地_【红花满地】第十一章【45部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红花满地】第十一章【45部分】 (第2/2页)

自行开门离去】

    心底便如燃烧烈火,哪里能不相送:

    【个椅子也奇怪,难不成困住自家?却不论好生使力,没缘由?心急如焚,唯恐前辈独自去远】

    慌里慌张,提气只想挣脱:

    【却听闽公声音:有人回家,开门去吧】

    骤然惊醒,恍如百年隔世:

    【四下里瞧瞧,哪里闽公身影?独自趴桌面,貌似才睡一觉。难不成…是个梦】

    油灯亮着,报纸也在:

    【脑子却似糨糊,坐定发呆。直到听外出动静】

    有人回家?赶忙起身:

    【庚叔子,连夜赶回。第36天凌晨,7月下旬。1920年】

    嗓里冒火一般,整壶温茶方解渴:

    【才坐定,细细说来。直让拿个主意,是否南部沿海。并非小事,须等天亮。实话实说,回禀老太爷。若确实有心愿,必然不能推脱。保不准,走一遭】

    倒有几分喜悦,必先返转江岸大城:

    【再换轮船,慢悠悠晃过去】

    庚叔子听了,那叫一个心驰神往:

    【哪有这般经历,领略万里江山如画。当下心头擂鼓一般,唯念找啥亲戚相帮?转转圈,没有】

    有几分定断,直等天亮上午:

    【细细回了桥姨妈,烦劳转达。妇人听了着实一惊,毕竟数千里。转念打量,返江岸也好。可见女儿】

    却被永廷臣提醒:

    【老太爷难以行走,怎可能同去沿海?唯派人自行外出,我们此地照看。大实话,瞬间点醒糊涂人】

    有田地,庚叔子暂不成:

    【老人家此处,桥姨妈势必…不能没永廷臣。朔氏、华廷玺,用人之际。苏平刨送信,顺便安排差事。江岸换妥贴警醒,独自南部沿海】

    讨了主意,桥姨妈自去北房:

    【实话实说,兹请老人家给意见。票据存根,兹请过目。确实派人弓州。具体道路街名,左右建筑形制。租界如何电报局,走哪条街过去】

    跋山涉水,哪里小事:

    【桥姨妈安慰:无须多虑,吃饭可以。自当留人照看,侍奉您老日常。华廷玺的汉子们,讲情义人心。但凡管了,无可能半途而废】

    老太爷哀叹一声,老泪纵横:

    【几十年世间阅历,听出人心真假。当下感激不尽,絮絮叨叨许多。确实担心不过,不过药铺差事。如此分析,蹊跷不合常理。唯独担心一件:是否啥不可测,孙子别再有状况】

    不明详细,哪里能信口开河:

    【妇人唯有安慰:年轻后生闯世面,常有。您少年那阵,不照样?才发电报,再等几日。实在不行?去一趟。日子照过,有咱呢】

    老人家深思熟虑,给意见:

    【若南边发展事业,不想打扰规矩。再等1个月。若无返还,只能派人走一遭】

    嘴上说大展宏图,心里都打鼓:

    【差点被恶人暗算,教训惨痛。两处相隔极远,地面各自规章。不麻烦佐咸郡衙门,徒劳】

    老太爷内心真实,旁人无法知晓:

    【左不过猜测,永廷臣隐约能感受。桥姨妈,没啥感觉。不往深层考虑,赞同老人家建议。肯如此侍奉,已然相当仗义。老太爷心里,实在200分明白】

    日子还得过,每日照管田地:

    【桥姨妈打理四合院,侍奉老太爷】

    第50天,佐咸郡:

    【庚申年,六月下旬。1920年,8月上旬。过立秋,二伏末】

    近早晨5点,天亮:

    【尚未日出,老太爷已醒。静静倚了床头,横竖琢磨一番。这些日子,辗转反侧】

    早晨8点多,烦劳桥姨妈:

    【请过永廷臣,家常闲话。烦劳跑一趟,请附近钱庄老板。过来坐坐,只说感谢相助。还有信。融化蜡烛,凑合封口】

    工夫不大,钱庄老板过来:

    【拎个麻袋,满面笑容打招呼。在北房说话】

    约摸1个多小时,老板告辞:

    【风雨沧桑几十年,懂人间冷暖。老太爷再请永廷臣。后生弄个凳子,斜签着坐了】

    老人家开口直白:

    【廷臣啊…这儿100大洋,你收着(大洋:方言,银元)】

    永廷臣愣一愣,当即作揖:

    【老爷子,您太客气。小少爷,人中龙凤。做大事业,咱再等等。横是买卖大,不能随意】

    老太爷苦笑一声:

    【孩子,你忠义…老头子会看。任买卖再大,也不能如此。猜,有啥用?电报写明白。能开药铺,肯定认字。要麽不让知道,再10封也废话。要麽人没去,难讲…说心话,劳烦你走一趟】

    永廷臣给意见:

    【要麽,咱就跟佐咸郡,再发个电报。没啥重要,兹让回来】

    老太爷再苦笑:

    【两封了,有信儿麽?要发,早发了。桥亲家还说呢,我寻思用不着。那东西不便宜,还丢不成?钱花到了,报局当事儿办。自个儿核计:横是没见着…兴许买卖儿小,不敢缺明白人。我那孙子,从不娇生惯养。主意正极了,懂道理。会点儿拳脚,常人靠不近(桥亲家:桥姨妈。主意正极了:方言,非常有主见)】

    庚叔子去弓州,找药铺那回:

    【发第2封电报,南部沿海。通常写字,庚叔子可以。永廷臣提前拟定草稿,琢磨修改】

    老太爷再问:

    【你起小儿,跟寺里待好些年,是吧】

    后生当即回禀,整7年:

    【老太爷长叹口气,接道:功夫绝没问题。听普卿说过:飞石片子,灭灯不倒。留你,看家没乱子。廷臣啊,你没剃度,咱知道…话说回来,怎麽也跟佛祖前7年…听经都比常人多。对麽?这事儿,老头子拜托你,好不好?万一咋了,还能搭把手儿。他那两下子,搁你叫耍弄(佐咸郡盛行习武。老太爷的孙子,功夫还行。若跟永廷臣相比,差太远。老太爷深远:万一怎样,永廷臣肯定搭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