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红花满地】第十一章【48部分】 (第2/2页)
短裤,牛皮铜扣腰带。光脚,咖啡色牛皮凉鞋。踩个横梁自行车。此形状,不是低收入家庭。自行车,1920年】 再看背竹篓少年,安静吃东西: 【擦身而过一刻,视野余光。迅速交换眼神】 要10个锅贴,94文铜板: 【2根油条,26文。1碗红小豆粥,有白糖,68文。少年细细品尝,眼神不离街对面。下意识,左手扶定自行车横梁】 7点20左右,1位年长者: 【戴个遮阳斗笠,压低檐。坯布对襟很干净,挽了袖子。黑布长裤扎裤脚。坯布手缝袜子,黑色圆口布鞋。左肩挎几挂大蒜】 要1根油条,13文铜板: 【1碗阳春面,52文(阳春面:汤素面,简朴。少年人胃口好,不多考虑成本。年长老人,苦惯了。都是挑,相对经济的。1920年,江岸大城。若想更节约,只能在家做饭。水煮米饭,俗称‘泡饭’。炒雪里红咸菜,或凉拌。节省食用油。或杂粮,熬粥。相对便宜,大米贵)】 街对面,1辆人力车: 【早7点半左右。车夫貌似很累,躲弄堂里。车子靠墙,坐定脚踏休息。脑袋上,盖个竹斗笠。光脚,绑脚踝草鞋。之所以避开座椅,怕弄脏。顾客嫌弃,影响生意。这一行,基本如此】 倒是弄堂,却某个店铺后门: 【江岸大城,有的是人力车。睡觉车夫,司空见惯(人力车:中国从北到南,太多称谓。洋车、胶皮、拉车的、拉活儿的、黄包车)】 此时间段,家庭主妇买菜: 【江岸大城,有自己传统。许多上年纪妇人,还亲自买菜、做饭,安排伙食花销。之所以早早去,甚至凌晨4点半≈5点。图个新鲜,东西齐全。1920年生产力,相对低。再赶年景变化,都想要点好的。早去人少,方便划价。晚去人多,即便摊主】 21世纪,许多大型农贸批发: 【明白行家,不问每斤价格。兹要开口装,云淡风轻。肯定给批发价,无须担心。有那个气场,下午去都可以。会给留着,等您去拿。任何新鲜蔬菜,不受季节限制】 但是1920年,各种因素: 【应季瓜菜,自家再腌些。纯假设:反季节蔬菜招待,简直不敢想象。亲友会相当羡慕。认定社会上吃得开,有地位。是不是租界…洋公司种植?科学水平范畴,那时会认为】 表过题外话,按下不提: 【咱们现在所讲,一大段旧话。时间点,1920年8月上旬】 弄堂里来来往往,相互致意: 【谁家年轻媳妇?最后几把新鲜菜,还多拿点。银钱使了刀刃,得实惠。再买好大条淡水鱼。正洋洋得意,跟2个妇人呱呱。站定路面,商讨眼前行情、薪水。看谁消息灵光,哪里打折】 1个妇人摸摸大鱼,啧啧夸赞: 【给12个想法,左不过围了口腹打转。妇人更得意,相告家传。混肥rou清蒸,下屉。盖葱丝、干辣椒。淋酱油,沸滚油泼了。全家可稀罕】 听着的,禁不住直咽口水: 【颇有些懊恼。去菜市场,为啥不买?七七八八,牵引开来:针头线脑、缝补浆洗、做饭点灯,哪家姑娘没出嫁?谁的男人赚钱多?统统大方略,比报馆记者更练达】 题目越发多起来,一派山清水秀: 【之前急吼吼,心忙返转下厨。此一刻,早抛云里雾里。又扯到衣裳,今朝全新缎子斜襟。打量有档次】 还是拎鱼的,愈发得意起来: 【实言相告:亲戚在绸缎,做大掌柜。好便宜价钱,带不少。哪里耽误,赶忙做了。言语间,右手特意撂下菜篮。手指,比划价格】 见着的,确实吃惊: 【若自己零买,哪可能?不禁全懊恼。细瞅瞅质地、针线,心里好没味道。个妇人通世故,兹让不必难过。叽里呱啦一番,3个妇人一发笑起来。尤其那2位,着实感激。眉梢眼角,得意春风】 还是街对面,距弄堂很近: 【另个早饭铺。小板凳、小矮桌,摆路面。地上扔啥都有,桌面永远清不过来。洗碗在厨房,瞧不见。客官叽里呱啦,恨不能坐下就吃。性急的,连掌柜一起数落。只能陪笑脸,您稍等】 周围吵闹不停,不知伙计哪里: 【食客正要发火,却见满头大汗赶出。带好些洗净碗碟,着慌撂定工作台。拽了肩头毛巾,点头哈腰收桌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