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红花满地】第十一章【62部分】 (第1/2页)
宣节郎根本没坐,四下里眼一扫: 【站位极靠近马车,一个飞步便能揪死缰绳。嘴上不说,脑海早设计各种可能场景。貌似打量饭铺,眼角余光没丝毫放松。2位女眷,1个幼童。此时此刻,比自家生命更重要(听说桥姨妈全家遭横祸,另几位女眷悲惨过往。还久小童。个汉子悲愤感慨,发誓守护弱势群体)】 再瞧饭铺,还有好东西: 【确实没想到:头先有聚会,提前打过招呼。做北方‘rou片打卤面’:面筋、花菜、木耳、鸡蛋、rou片。还有,您要不要】 有这等好事?九方实在太高兴: 【打卤面没小的。宣节郎要大碗,银元1角3分4厘。九方要加大,1角9分4厘】 素鸡豆腐干,1角3分3厘: 【打卤面那种大碗,盛了端来。整餐饭,4角6分1厘】 此间饭铺,非正经大馆子: 【不同档次,价格悬殊很大。哪怕饭食类似】 弄个木板涂墨汁,石膏净写错别字: 【从没做过菜单。伙计口算结账,食客从不多问。点太多,才拿木算盘】 此饭铺最大特点: 【对基层劳动人民,那叫非常殷勤。满脸堆笑,话打人心里来。爱听啥说啥,给饭菜痛快】 就是感觉。譬如素鸡按斤卖: 【也许少。随手加,不过秤。土纸包裹,笑道:王五爷走好,再来啊】 吃饭结账,以为戏园子亮相: 【好一嗓子,都听见:张三爷这桌,赏脸≈≈(无论身家地位,常来都记住姓。必称‘爷’。结账,称作‘赏脸’)】 这里吃饭没小费,虽然仅收饭钱: 【无论东家伙计,必定高声口号。拖长音:谢张三爷≈≈您老再来】 东家来自外省份,结账等等: 【非江岸方言,口音接近普通话。如此方式,太新鲜。聚拢人心】 隽隼丘一带,酷爱此地捧场: 【百姓劳苦,个人消费的确一般。但是人多,衍生利润总和多。隽隼丘最忙的餐饮之一,就有这家】 20世纪80年代,国企大食堂: 【就那感觉。痛快,肝胆。任何人,都需要被尊敬】 表过插话,按下不提: 【一眼瞧见宣节郎,弄个板凳挨马车。九方立即明白,抓板凳过来一起】 工夫不大,伙计上菜: 【小板凳当桌,撂碗素鸡豆腐干。2条汉子大口咀嚼,稀哩呼噜。女眷们实不饿,安心坐车里说话】 久存花十分感慨,嘴上不讲: 【恍恍惚惚。现实与梦境,界线愈发模糊。俨然大户人家感受,大车走远路。2条汉子一身好武功,随时警醒。吃个饭,寸步不离左右。这感觉,太像做梦…能长久麽?会不会……】 自顾自,胡思乱想: 【珺忻哪里晓得。左不过陪小童游戏,随口唐诗宋词】 正说家常,饭铺掌柜过来: 【12分恭谨,再使个坯布擦手不停。欲言又止】 以为结账,开口却另有光景: 【有外省过来后生,一条好汉。才5天,本不缺人手。非常欣赏,一定收留。曾历艰苦,知道背井离乡为出人头地。好个一表人才,只能委屈厨房洗碗。看二位夫人,肯定家大业大。兴许给个机会,提携后生】 笑着听,不由稀奇: 【下馆子,还介绍差事?也想瞧瞧何等人物。笑着应允,麻烦请来即可】 饭铺正忙,等一阵: 【过来条汉子,躬身行礼。衣着虽旧,都干净】 黑色粗布大襟马褂,大袖: 【说不出那感觉,瞧着就像借的。无补丁,破洞处凑合缝针。衣襟下摆鼓起,盛水的葫芦(大襟:斜襟。马褂一种款)】 配浅色粗布长裤,挽裤脚将至膝盖: 【有补丁。光脚绑脚踝草鞋,瞧出新的。脚丫子很干净(黑大襟,浅色裤。头重脚轻…没有办法,的办法。当时百姓,都理解】 双肩好大被褥卷,深色粗布被面: 【有补丁。2根短粗木棒,深色油亮,同铺盖捆作一处(譬如第2次世界大战,背包绑个工兵铲。就那感觉)】 左手拎个草编网兜,兜个深色粗陶瓮: 【小尺寸,饭水罐。右手拎个土纸包,东家送豆沙馒头】 洗过脸,胡子刮了很干净: 【头发蘸水,大概其梳理。单眼皮,炯炯有神。狐狸眼型,英风飒飒。天生两道吊眉,京剧武生那般。面皮齐整,没任何疙疙瘩瘩。挺鼻梁,略显锥子脸。面部轮廓鲜明,下颚骨有棱有角。面庞显清瘦,没半分粗鲁。倒似一位落难英雄。若上戏台,肯定武小生】 身高1米76≈≈77,倒三角: 【经年累月锉出来的肌rou,肩宽腰细。不是夸张的块块隆起,却蕴藏巨大爆发力。再瞧瞧手掌,练家子】 来者很懂礼数,双手抱拳作揖: 【弯腰行礼,内敛恭谨。自古英雄好汉,惺惺相惜。2条汉子撂碗,忙起身还礼。站定了,说将开来】 个汉子全名,书建章: 【光绪24年生人,昱褚省阜圶。22岁。寻常人家,自幼务农。父亲有学问,不得志秀才。家境虽清贫,倒也其乐融融。父亲给意见:来江岸大城。万一混个翰林院,也算个出身(昱褚:yùchǔ,省份名。阜圶:fùqià,地名,归昱褚省管辖。光绪24年,1898年)】 父亲的口语: 【民国时期,没有翰林院编制。意思是:撞运气,能否遇着有眼光的。若能相帮提领,将来耀祖光宗】 老家至江岸,可有些距离: 【一路和许多前辈攀谈,眼见太多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