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满地_【红花满地】第十一章【81部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红花满地】第十一章【81部分】 (第2/4页)

凿绝弄不开。即便强行破入,费时太久。密普卿给意见:外邦火药,可以(第1次世界大战,无所不用其极,各类化学炸药)】

    问题再来,即便救火喧哗:

    【也难掩盖,爆炸铁门动静。吸引所有人,难不成疯了?欣赏坏人,慢悠悠搬银元?太离谱。爆炸足够猛,整箱银元炸飞?慢慢捡,瞎胡闹】

    几乎同时想到,古代战争常用:

    【这如何查?总不能,强搜附近街坊。空口白牙,势必大混乱。如此理念对小百姓,形同神话,肯定以为吃错药】

    9月4日一大早,江岸大城火车站:

    【过7点35,火车离站。错过这班,须等11点后,如果不晚点。火车时刻,因太多客观因素改动,一带而过】

    2张3等厢,银元9角1:

    【当时许多小站,逐一停靠。随便几等厢,宗骁卫不问。车站问价格,商量没几站,何须破费】

    从没坐过火车,很开心:

    【备钱足够,花完算差旅,花不完退公司。曾连续23天侦察,少年组共15位成员。今天这趟,其中2位】

    扶岸,1903年出生:

    【国字脸,目光如炬,肤色适中。三七开梳理齐整,略施发蜡,换全套干净。长袖平整挽起至肘关节,行动坐卧干练。长年劳动习武,肩宽腰细,肌rou紧绷密实。21世纪文艺圈,阳光偶像派,就那感觉】

    函篱坡,1904年出生:

    【老家北方沿海,独自跟船,海路来江岸大城。早期自由散工在码头,现在货场。年少时家庭遭变故:父亲天生火爆,咽不下一口气,跟几条汉子远走他乡。母亲极无奈,带meimei回娘家。一家人各安天命,再无联络】

    函篱坡相貌,清秀俊朗:

    【可能以为小白脸。实际呢?长年劳动习武,极有血性。曾有陌生者,码头欺负贫苦孩童。函篱坡撞见,讲道理制止。那货听不懂,满地找牙】

    今天为啥:

    【扶岸的父亲,当年被生活重担压抑。长期吃酒导致瘫痪,去世早。扶岸尚年幼,母亲风华正茂,相貌很好。改嫁一位商人,同去南洋。临行前,商人给不少钱。扶岸的外祖母,认定选择正确,一力拜托照顾女儿。商人忠厚,全答应】

    邻村有姨妈,常来照顾:

    【相处融洽,感情极深。再年长些,姨妈给意见,若江岸大城有机会?听从建议,独自过来讨生活】

    扶岸待人处事,大气给人面子:

    【函篱坡极欣赏,2人结拜兄弟。今天去扶岸老家,接外祖母。为啥?当年的姨父买卖人,跟人抽鸦片。身体毁坏,不治去世。姨妈排行最小,才30岁。年轻改嫁,上门夫君,一起住娘家(娘家,扶岸亲生父母,曾居住的老房。面积宽敞)】

    姨妈改嫁不长,1年多:

    【毕竟再婚的姨父,怕给人添麻烦。扶岸仔细考虑,是否接外祖母来江岸?才50岁,身体健康,能做事。宗骁卫绝对支持,放心办。对此,感激涕零】

    车速很一般,晃晃悠悠:

    【在某站耽搁,据说等啥紧要人物。当时就那样,旅客习以为常。过9点45,才到明夯渡(明夯渡:地名,隔壁省份)】

    小站,没啥特别:

    【砖瓦木房。不少附近乡民,扁担竹筐,背竹篓,拎篮子,月台兜售小东西,各类自制饮食。常有少年孩童,横穿铁轨玩耍,不亦乐乎。车速慢,司空见惯】

    旅客大呼小叫,总怕赶不上:

    【扁担挂活家禽,农副产品,还背大包裹。妇人也许多行囊,同时照应几个孩子。车站本就不大,愈发拥挤。上车排队,没那概念。打仗冲锋一般,无论男女老少。扁担木棒碍事,直打着工作人员,帽子直飞。掉火车月台夹缝,却如何拿。个工作人员火大,叽里呱啦。同事安慰:等车走,帮你捡回】

    再看错误旅客,点头哈腰:

    【拜年话不停,诚惶诚恐。事已至此,没辙】

    要出站,却见月台几个妇人:

    【穿着朴素或寒酸,相对年龄大。皆用短柄稻草扫帚,仔细划拉啥。头先运粮车,散落未加工谷物。扫回去筛筛,吃饭】

    眼一扫,有个寒酸妇人:

    【好眼熟…啊,外祖母?2少年赶忙过去,没错。妇人愣一愣,毕竟3年未见。确认亲外孙,就差抱头痛哭。好一番哽咽,前言不搭后语】

    阴差阳错,聊天快活:

    【本该上一站下车,明夯渡范围。位置相对偏,不如老镇繁华,住家相对少。附近货物转运,临时仓储。许多出租脚力车,手推老虎车,人拉2轮板子车,甚至独轮车】

    连带衍生食品杂货,小饭铺:

    【便宜小客栈,临时简易棚户,也有像样房屋。类似21世纪,物流集散地】

    现在下车位置,明夯渡范围:

    【老镇,住户很多,繁华所在。长年朔氏货场,整屋储满各种粮食,已然视觉疲劳。无意撞见外婆如此,后生心酸备至。到底啥变故?顾不上细问,先吃饭】

    一路说笑快活,徒步繁华区:

    【3年了,故乡本土。说不出感慨万千,真想哭一场。当初离开,扁担挑包袱,几个小钱。一口袋便宜干粮,裹些咸菜】

    当地古石桥,数百年光景:

    【悲悯桥,单拱传统款,能过小船。1920年,江南水乡】

    悲悯桥区域,繁华所在:

    【街面喧嚣,许多江岸大城口音。多半买卖人,贩卖进货。抑或大商号,来此地生意】

    有场面,跟几个伙计:

    【老板穿戴考究,手下捧水烟袋,一路小跑跟随。躺椅式竹轿,2人抬过来。再看老板,打个深色洋伞,一派四平八稳。店铺门前,东家赶忙迎接,寒暄致敬。先下馆子,酒足饭饱很重要(洋伞:方言口语,雨伞)】

    规格小,跟1个伙计:

    【雇竹轿,同样穿着体面。甚至瓜皮帽镶玉,金镶翠戒指。开口哼哼哈哈,一派指点江山。伙计衣衫齐整,讲话适宜,很给老板面皮贴金。饭口,人少,点菜少(饭口:吃饭时段。或称,‘赶饭口’)】

    跑单帮,甚至挑扁担:

    【自家充当脚夫,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