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满地_【红花满地】第十一章【85部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红花满地】第十一章【85部分】 (第1/4页)

    转天9月8日,1920年:

    【一大早,套1匹骏马,1匹普通马,4轮车满载罐头。个后生独自,直奔江岸火车站】

    是否记得,1920年3月:

    【宗骁卫到江岸大城,第8天。协手关肇殿,码头大战外邦恶汉?大战后,码头工友聚餐】

    聚餐时,有一位散工:

    【还不到20岁。端了酒碗,恸哭流涕。发自灵魂:兹要朝廷一声招呼,给俺吃几碗酒,吃饱几斤rou。俺这条命,就是朝廷的。就干他个小岛府,死也拽他个垫背的!俺也顶天立地一回,死也是条汉子】

    说到此间,表一段旧话:

    【这位散工,老家南部沿海。1901年生人,复姓‘安期’,全名‘安期爵’。江岸大城居民,来自全国各地。个后生老家口音,多年后,完全听不出。国语江岸方言,流利。有些省份方言,模仿惟妙惟肖。只能说天赋】

    父亲有学问,前清知识分子:

    【母亲相当勤快,家庭主妇】

    1905年,安期爵4岁:

    【熟人找到亲戚,亲戚再给介绍。南洋某处,当时外邦国殖民地,经济繁荣,许多华侨。某大户,要一位知书达理男管家,一位女佣。安期爵父母,符合所有条件。年轻力壮,懂做人,讲话谨慎,开口顺耳】

    安期爵4岁,不可能劳动:

    【对方婉转表达,能否,不带这麽小的孩子?主家添麻烦,貌似不大好?为生存,安期爵父亲只好答应。对方南洋华侨,送些银子,略表寸心】

    安期爵外祖父母,最早很反对:

    【啥呀?安期爵生母,嫁给安期爵生父。心里有结,见面相对平淡。正好南洋这档子,一了百了】

    安期爵外祖父母,坚决反对女儿远行:

    【安期爵母亲,直白必须陪爸妈,绝不离故乡】

    母亲的表妹,也就是安期爵表姨:

    【极盼望南洋谋生,家里支持】

    安期爵父亲,再三思虑:

    【亲戚的熟人,那位南洋华侨,老辈都是同乡。那个华侨大户,追根溯源,也是同乡。老家乡里宗亲,祠堂,家谱。若非此等缘故,绝不可能答应。安期爵表姨,完全赞同】

    最后一次,找到妻子娘家:

    【双方打过招呼,很久找不到台词。安期爵外祖父,有文化,为人正直。类似21世纪,事业单位】

    跟安期爵父亲的婚姻,很悲哀:

    【出门形同落难,以为古代遗留工作服】

    舍脸央求店铺,拉关系:

    【就为讨些,免费豆腐渣。干啥?做饭】

    安期爵父亲,有富贵亲戚:

    【最后那次见面,对方趾高气扬,滔滔不绝。如何做人,如何求人。历代圣人,有出息谁谁。听众没问题,哪怕给杯茶?很久,不得不开口,讨些白开水润嗓子】

    捱到开饭,女佣违心相告:

    【老爷说了,今天饭少,不方便】

    安期爵母亲,当场暴怒:

    【起身就走,再不肯登门】

    那富贵亲戚,极度刻薄:

    【女佣吃饭,每天必须过目。但凡认为超额,弄个碗拨出端走,譬如炖蔬菜。自己吃?错。丢垃圾桶,也不给多吃】

    女佣想吃rou?做梦去吧:

    【经常检查女佣房间,木箱抽屉,被褥床底,有没藏食物】

    安期爵母亲留中国,算离婚改嫁:

    【父母做主,对方家境很不错,相识很久。安期爵母亲年轻,容貌不错,做人周全,烹调手艺出众。再婚丈夫,在家很有地位。再婚的公公婆婆,凡事依从儿子,包括做生意】

    安期爵的母亲,极满意第2次婚姻:

    【4岁的安期爵,祖父母照看】

    最终,不得不决断:

    【安期爵表姨,一同前往南洋,算结婚夫妻】

    安期爵伯父,前清中国军人:

    【战争受伤,提前退役。自幼培养侄子,严格要求武功。祖父教读书认字,历代往事】

    1910年,安期爵9岁:

    【安期爵伯父拜托好兄弟,曾经的战友。带侄子前往江岸大城,店铺学徒(9岁:21世纪,小学4年级)】

    老战友,跟人合伙:

    【江岸大城开店,生意不错。安期爵做事,认真卖力,深受赏识。管食宿,个少年颇为安心(老战友:安期爵伯父,的战友)】

    老战友的长辈,跟合伙人的长辈:

    【前清中国军人,同部队服役。全程经历,中国南疆大捷。清德宗光绪11年,1885年】

    合伙人长辈健在,精神矍铄:

    【早睡早起,十分硬朗。很欣赏安期爵,給话:这可好苗子,明白麽?每天必定留时辰,点拨武艺】

    100多年前,小学徒很辛苦:

    【且不说伙食待遇,常因劳动耽误睡觉。亏睡眠,大问题】

    长辈开口,当然依从:

    【安期爵有幸,受老前辈教导9年多。吃饭休息,皆由老前辈指定钟点。说小孩子长身体,干活归干活,不准耽误身子骨】

    1919年,安期爵18岁:

    【合伙人有个机会,可全家移民外邦。宗族亲戚合作,经营中餐馆。100年前,算个出路】

    合伙人很不好意思,实言相告:

    【兄弟给看看…多年情分,不会斤斤计较。将来若有意,外邦国伸展,找我(兄弟:安期爵伯父的,老战友)】

    说白了,退股:

    【老战友很郁闷,但是人家前程。独立支撑艰难,没了想法,更谈不上激情。心不在买卖,没多久关张,自回老家。临行前,送些钱安期爵,叮嘱一番】

    江岸大城多年,习惯:

    【一直店铺伙计,扯不上衣锦还乡。再说江岸繁华,也许更好出路?18岁的安期爵,没心思回老家,留下寻找机会。多年店铺,实在腻歪。有人介绍哪里伙计,婉言谢了】

    从1919年,朔氏所在码头:

    【安期爵自由散工,有活儿就干,太累就歇歇,基本当天算钱。也能撞见几天,或半个月短工】

    关肇殿相处极好,住货场管饭:

    【非朔氏编制。关肇殿考虑:兄弟能文能武,是个人才。万一更好伸展,别耽误前程,省了辞职啰嗦】

    100多年前,江岸就那些生意:

    【同在商场,张三认得李四,王五赵六拜把子。人都可能有点小错误,难保别人不记得。万一新的用人单位,扫听扫听…常人习惯,容易牢记别人过失,忘记优点】

    毕竟货场有经理,想多一层:

    【食宿,关肇殿面子,没所谓。安期爵不在花名册,经理不当员工看待。最多认个低调帮闲,懂眉眼高低,行个方便】

    经理管财务,关肇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