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彼世界 (第2/2页)
技术革命可以统称为信息技术革命。是的!信息技术和一切能源技术都不一样。信息技术要改变的是智慧的主体,要建立一种高于生物效率的智慧。因为,一切智慧都是建立在信息资源之上的,包括生物的智慧和人工智慧。 任微青的手机里下载了各种人工智能的内容,这些关于机器智慧的设想还没有真正实现,互联网却对机器智慧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在21世纪的彼世界,同样面临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互联网发展的鼎盛阶段,网络离人无限的近!任微青笃定地认为,在将来物联网来临之后,网络与人还能更近!生物神经或将成为网络的一部分。 但2018年的这个时候,信息还没有被资源化。因为智慧的主体仍旧是人,仍然以一种生物效率维持在一种低智阶段。 彼世界的终极的信息技术会改变什么?这几乎是所有人都愿意关心的问题。答案可能很丰富,难以尽数。但可以简单归纳为一个观点,机器智慧会终结以生物为智慧主体的生物效率。相对未来的机器智慧而言,生物效率就是一种低智的效率。 这在未来到来之前,很难以接受,并产生各种担心与绝望的情绪。傲慢的人类主宰了地球这么多年,并不会这么轻易放弃这种生物地位。未来终将会来,即使人们不愿意承认这种可预见的未来。和未来置气、找别扭!只能走着瞧! 低智并非贬义,生物效率也并非一无是处,在机器智慧出现之前,人类的精神充满野性的自由,个性得到十足的彰显,人类的精神世界丰富且生机盎然。 自从计算机技术出现以来,人类的精神世界逐渐荒芜。人们追求最快的工业效率,把机器和人都统一当作发展工业的工具。世界越来越多的商品和高楼,地面越来越多的道路和耕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人工的痕迹。地球,已经不能靠自然的力量来决定土地的用途,人类征服了每一寸荒野!人们对于被征服的地球失去了敬畏,地球环境持续恶化。 由于地球的每个角落都被占用了,地球的表面积已经装不下人类的欲望了。人的欲望却仍旧在持续膨胀。人类不得不考虑地球持续适用的问题,开始环境保护。同时,人们开始把目光伸向了太空。 城市越来越大,地球越来越小。帝都几十年间,就发展成为一座超级城市。在能源科技的繁荣之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占领了一切信息终端。人们依赖在这些信息终端构建的虚拟之中,物质一片繁荣,精神一片荒芜。在信息工业产品喂养之下,人就像由信息圈养的羊,思想中毫无“人”的痕迹。从解决生活到解决情绪都严重依赖互联网,生活得到便利,情绪得到迎合。信息渠道却被圈了起来。 回顾彼世界地历史,公元前384年出生的亚里士多德,那时连皮鞋都还没有被发明出来。这些光着脚丫子的哲学家,他们所考虑的哲学问题,竟然事关宇宙星空。这比绝大部分现在生活在互联网上的“文明”人要深邃得多,“文明”人在互联网上只讨论一些情绪。 自从霓虹灯亮起,城市再也没有出现过有星空的样子。在这个没有星空的城市里,人们很少会将目光越过楼顶,面向天空,思考最原始的哲学。 霓虹灯下的楼房,就像鸽子的笼;雾霾笼罩的夜空之下,连笼子都在酣睡!没有人关心哲学,知道太多了,会影响他们用互联网向古代人炫耀的优越感!装睡已久,好不容易真睡着!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你也不敢叫醒一个真睡的人! 地球上所有的动物都仍然在继续进化,除了人!优越感麻醉了整个人类,让人类丧失了进化的动力。 基于一种偶然,少年善于产生理想,至成年时大多理想会被放弃。按照一般常理,往往一位少年在疾病中失去最亲的人,会萌生一个长大成为医生的理想。任微青的理想更大些,他关注到人类在信息技术中失去了野性,任微青也就有了以信息技术拯救人类的理想。利用信息技术干预信息技术的发展,这是唯一阻止这个世界精神荒芜的办法。任微青早已不是少年,仍然让理想产生是不合年龄的轻浮,但他的这个理想比少年人要稳重得多。 彼世界的任微青一直注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信息在互联网络上汇聚、流散。这些信息碎片利用互联网,被别有用心的商业编织成信息的茧房,用于禁锢自由的思想,人们习惯而又安逸的困在其中。看起来这些信息陷阱温柔而又妩媚,难以抗拒;表面上信息供人们随意挑选至如意,并总是顺从人们的兴趣,网络乖巧而遂人情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