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五章 出生入死 (第4/4页)
这次我却觉得直接断了生意更好。 她沉默了,自己端起另一盏,微呡一口。不知自那棵树,飘来一片枯黄的叶,飘在白色的羊毛垫上。我们的视线便跟着这片叶子,她拈起叶柄,又抬头看到荒芜的远山,水壶中的茶水又开了,呜呜作响,她却没有理会,随口吟起:“秋往山色晦,冬至水鸣哀。自是明天意,战端终复开。决绝秉公义,慷慨赴尘埃。举杯宴同袍,谁共赴泉台?” “风云侯,可愿和小女子之歌。”她的眼神让我找不到什么拒绝的理由。 “惟念家中妻,相思凭铭牌,更怜遗腹子,空余父名怀。此去终有日,无须伤介怀。自古谁无死,何人曾归来?”我非无情,亦非多情。 师父不知何时跑到我身后:“子睿啊,师父是个粗人。玩文字该是大哥教出来的事,但是,我总觉得吧。你这么赋诗,不死,都对不住这两首诗的意思。” 伊人掩面而笑,得知了自己姐妹依然健在的消息后,她似乎心情一直都不错。我也转身行礼后笑道:“师父,此战当有必死之心,方可起死回生,此事因我而起,我当承其果。” 有人与我讲过的佛家道理。似乎还提过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凡人关乎果,圣人重其因。 努力思索了一下,这个有人,应是佩儿。 此事过后,或许我才能往圣人那个方向走一步。而现在,我只是一个凡人,这样的凡人千百年来太多了,不多我一个,也不少我一个。 如我一路看到的坡上的荒冢,或许那里面埋着很多如我一样,懵懂来到这个世界,又匆匆离开的。如风拂过荒丘,终究消散于远山。但是至少这次,若我战死,我是无憾的。此事因我而起,而我终可为此事续上最终结果。最终什么结果,或许并不重要,多少年后,谁还记得或者关心那里无名的重重坟冢下会有什么故事。 人生于天地之间,到死似乎就这么简单。有了孩子,延续了自己,他还会有自己的孩子,生生不息,我们就这样一代代传下去,仿佛也平淡无奇。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先做过什么,我只知道,我的生命是很多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保存下来的,他们只是为了给别人留下了后人。这种力量却是让我无数次感动而怀念的。 我希望我今时今日的种种所为,能值得让别人愿意保全我的子嗣。 我忽然想哭,为我的恩人,亦为冒名的我承了这份恩情的那位“父亲”。 不过那“父亲”的亲生儿子真来时,我便不想哭了。 日头西靠山墙,留下最后一丝温暖。 他穿得甚是整齐,外面还套着厚厚的毛皮披风,看了一圈,给师父执了礼,剩下便是和我们点了点头。 “都到齐了,可以出发了!” 一路的夜色和西北风将我们驱向南方的战场。子实仿佛嫌事少,还是拍马来找我,问我:“我听说了,卫家不肯接受黄姑娘……她死了那份心,我觉着吧,她心里便只剩你了,你若还是这般死心眼,人家姑娘就彻底耽误了。” “我未必活得到能耽误她的那一天。”我淡淡地回复他。 他一脸不屑:“没见你哪次死掉的。” 一路不停,队伍全是骑兵和马车,倒也行进非常快。 我则拍马去某悠闲坐车的人,隔着车朝内喊话:“你还有什么瞒着我?” “很多!”片刻后只听得这一句,语气还很悠闲。 “为何如此?” “不到紧要关头,你就是个傻结巴,喜怒皆形于色,一定会出事的。” “那啥日书什么的,都是假的?” 帘子拉开,露出一张似乎“精心”准备好睡觉,却被我“无理”闹醒,而心情“严重”不忿的脸:“停车!给我上来!” “那是他们计划出来的,但是他们应该都确信我们不紧不慢等他们,他们决定日夜兼程了,以抢占有利地形了,好争取时间稍作休整了。日书是存在,此地百姓大多还是照着那个来祭祀出行之类,其他都是我和子实商量好胡扯的,怕你走漏消息。或者指望你走漏错误消息,好像我们还悠悠闲闲地等个十天半个月一样,想法把大家聚在汤泉驿就是为了把董贼焦点往金城引,同时缩小目标,后面几天金城还有我们的各种筵席,当然你肯定吃不上。其实这次他们并不是倾巢而出,因为过冬粮食不够,但还不是完全没有。与其大家一起挨饿,不如出来一批碰碰运气。这次出来还是有八万多精锐,领头的叫郭汜,最初不过是这一带的马贼,哦,就是你那边那个郭旭的叔叔,别小看他的出身,他可是董卓手下数一数二的领兵大将,不过因为他那个侄儿,最近一直被董卓疑忌,这次出兵也有被逼的成分。不过说到用兵能力,应该不会差于前后两任吴国之首。”(注:历史上郭李曾击败朱儁,时侍中刘艾认为郭李用兵在孙坚之上) “朱与孙?”应该说这个评价很高。 “所幸,董卓更相信他那个女婿,就是那个李儒,小聪明不少,却没有啥长远的大局眼光,不足为虑。这番把董卓两个大将分开,兵也分开。此番我们先全力灭掉郭,然后直接折向汉中入蜀。如果没啥问题,先下去,明早有问题再来找我。如果有啥问题,先下去,明早攒多点再来。” “另一位大将是谁?” “李傕,快下去!” 果然,子实在外偷听。 “你看起来还没想死么?已经想着入蜀了。” “我这么容易泄密么?” “你等等,我上去问问个事情。” 过一会,就听一声:“滚!” 子实心情颇不错地出来。 “我还真是料事如神。” 我听到了里面声音,于是我决定点点头附和他的自以为是,应该不能说自以为是。 一路都是官道,夜里的萧瑟刺骨的冷风逼得队伍更快的行军,第二日待我们来到原本的战场时,赫然已经扎好了一大片的营寨。 我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昨天白天就够累的,晚上又赶了一夜的路,只想好好睡一觉。 却在这时来了雒阳的消息:陛下病重。 消息从汉中那个方向传来。只限我们几个人知道。 另有一个小木盒,据说倒了几次手,现下这个信使说不出谁让送来的,只说需交给平安风云侯。 这封号早没了,不知道为何还这么多人用来称我,应有深意。 拆封时,我没避开子实和子玉,看完里面的东西,子实哼了一声,果然如此。 子玉,叹了口气:“本打算此战后和你说这个事情,终究没赶上。” 木盒内就一块红色小绸缎,上面有四个黑色的大字:出生入死。 注1:众看官应知,我故往曾注,未免有人以为此是正史,我将时间进行了微调,将一些原本的历史事件早两年晚两年发生,作为一众虚构人物对历史的影响,生肖都和我们的时空错开了,子睿生于建宁二年,正史那年生肖为鸡,书中描述其兄弟们为诈子睿却争为羊或猴。初平是献帝的年号,但因为我这里后期会完全不符正史,只能算是一个平行时空的故事,故而在灵帝在位后期就使用了。正史里相关事件及时间轴为:190年献帝即位实为初平元年,董卓挟持献帝自洛阳迁都至长安;192年,初平三年,董卓被杀;194年,献帝改号兴平元年,分凉州京兆置雍州,治所设在长安。195年,还都洛阳。196年改为建安元年,迁都许都,即许昌。故若见到文献《后汉书》(南北朝)《后汉纪》(晋)等写汉代历史的书籍,若提及初平二年至初平四年,及兴平元年的京都京师一词时应是指长安,并不是洛阳(雒阳),另于宋《太平御览》中有云:献帝时,雍州地频震,三辅大旱,粟一石五十万,人相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