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帝国_第二百八十章 汽车牌照的故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章 汽车牌照的故事 (第1/2页)

    晚上,313寝室热闹非凡。

    同学们都在纷纷议论着今天运动会的战绩,有兴奋,有满足,有花絮,也有遗憾。

    大家东拉西扯一会儿之后,又说到了沈笑夫和刘军民。

    “沈笑夫,明天上午200米跑步决赛,你可一定要干掉刘军民那小子!”

    “为荣誉而战!我们为你加油!”

    “为313寝室而战!我们都是你的拉拉队!”

    “是呀!你们是第一次在赛场上短兵相接,第一次决不能输!”

    “从目前复赛成绩来看,刘军民第四,你第六,还是有差距啊!不能掉以轻心!”

    “复赛不说明什么,决赛见分晓嘛!”

    “不过,沈笑夫,你也不要有什么压力。不是说了吗,校运会不在你们食堂前赌局之列,无所谓的。”

    听完大家的话,沈笑夫笑了笑,没说什么。

    睡觉之前,沈笑夫打开《汽车的故事》,看到了一篇好东西——《汽车牌照的故事》

    如今的车牌就像油箱里的燃料一样,是汽车上路行驶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如果在某些国家驾驶没有牌照的车辆上马路的话,驾驶员很有可能面临着法律的严惩。

    那么,你知道车牌这个东西是怎么被发明出来、又是怎么发展的吗?

    科技发展到今天,一辆车前后保险杠上悬挂着的车牌,可以是一块铁皮、一块塑料、甚至是一块电子屏幕,用来证明这辆车的合法身份。哦!

    随着时代的变迁,无论车牌的材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人们制造车牌的初衷确是不变的。

    众所周知,第一辆汽车虽然诞生自欧洲,但一百多年来,它却不断集成着全世界的科技精华,才最终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汽车。

    对于车牌来说是同一个道理虽然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车牌的概念却是法国人提出来的,因为法国是首个提出对车辆进行统一编号的国家。

    时间来到1890年代,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

    此时的交通治理,对于社会学家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挑战,毕竟他们不是“过来人”,因此无法对车辆激增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做出准确判断。

    这时候有人提出,不如对马路上行驶的车辆进行实名制管理。

    一车一牌,一牌一人,通过查询车牌信息,就能知道这辆车归属于哪个公司或是个人,从而方便管理。

    于是法国警署通过了相关条例,并正式开始施行车牌管理制度。

    这一年,是1893年,也被称作汽车牌照的“元年”。

    最初只有法国的塞纳河流域施行车牌制度,但随着汽车在法国境内的流行,直到1901年,车牌制度才在法国全境之内普及。

    在当时,车牌并非由相关部门统一制作,而是车主根据领到的号码自行绘制车牌。

    德国在参考和学习了法国的经验之后,于1896年推出了车牌管理制度,并于1898年开始在德国全境之内普及车牌管理制度。

    这说明,德国在全境范围内践行车牌管理制度的速度要比法国快很多。

    1901年,米国政府从法国引入了车牌管理制度。

    时任纽约州长的本杰明先生签署了米国第一份相关条例。

    条例规定,只要是上路行驶的汽车,必须在车辆后部清晰的显示出车主姓名的首字母,并且标注车辆注册所在州的名称。

    两年之后,随着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有越来越多重名的车主出现。

    为了避免引起误会,纽约州政府为车牌引入了数字加以区分。

    于是,白色的背景、黑色的数字,这个经典的配色,一直延续至今都不会觉得过时。

    不过在1909年之前,纽约州的所有车牌都是由车主自己来制作的。

    直到1909年,纽约州才开始由政府部门统一制作并颁发车辆牌照。

    在这一点上,1903年就开始由政府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