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章 汽车牌照的故事 (第2/2页)
一制作并颁发车牌的马萨诸塞州,显然具备更完善的服务意识。 1931年,宾夕法尼亚州成为了第一个允许车主个性化定义车牌的区域。 车主被允许可以在车牌中加入自己姓名的首字母缩写,这不免有些向当年纽约州政府致敬的意味在里面。 30多年之后,也就是从1965年开始,米国所有州政府才完全普及自定义车牌的政策。 我国的第一张车牌是什么时候颁发的呢? 1902年! 想不到吧,原来我国曾经也是和世界汽车工业接过轨的。 时间回到1901年,也就是清朝光绪27年,匈牙利人李恩将两辆汽车经海路运送到了沪上港口。 1902年1月20日,沪上公共租界工部局开会决定,为这两辆汽车颁发和马车牌照一样的临时牌照,意味着华国历史上第一、第二块汽车牌照就此诞生了。 1912年,沪上公共租界工部局放出了500张号牌给私家汽车用,编号从001-500。 这一批车牌,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首批由政府颁发的、真正用于汽车的牌照,采用黑底白字的设计,车主每个季度还需要向政府缴纳15两白银作为车牌使用税金。 根据历史记载,001号车牌由一位丹麦籍医生拍得,后来该医生回国,001号车牌被宁波籍地产商周湘云买走。 1935年左右,全国的车牌管理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因此历史上短期之内出现了一批可以跨省行驶的号牌。 该号牌由1、车辆注册地2、编号3、“跨越”二字共同组成。 1947年,将全国车牌统一为“國5位数字注册地”的形式。 建国之后,我国的车牌历经49年、50年、64年、73年、86年、94年六代发展,才演变为如今的蓝底白字的经典车牌。 当然,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 在2002年的时候,我国曾推出过一代效仿米国样式的自选车牌,形式为“省市三个英文字母三个数字”。 不过它只存在了10天就被喊停,原因是据说有人不正当使用英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 后来,我国正式推出绿底黑字的新能源牌照。小轿车的首字母d代表纯电动汽车,f代表非纯电动汽车。 若该字母处在最后一位,则代表车辆为大型汽车。 1950年前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规模的初步形成,越来越多的汽车开始销往世界各地。 但对汽车厂家们来说,总不能因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牌照尺寸不同,而单独设计车辆的造型吧。于是车牌标准化被逐渐提上了日程。 如今,欧洲车牌的尺寸大都为520x110,也有520x120的规格。 美洲地区的车牌尺寸大都为305x152,偶尔也能见到305x160的样式。 在亚洲,包括澳大利亚,车牌的尺寸大都为372x135。 不过我国目前蓝牌的尺寸为440x140,绿牌尺寸为480x140。 至于车牌的材质,早期是没有硬性规定的,基本是车主手头有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 常见的有木头、铁皮、硬纸板、动物皮,甚至还有人将大豆压缩成硬板当车牌使用。 如今,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车牌也使用上了更轻、更环保的复合材料,同时为了方便夜间观察,车牌表面往往会涂有反光材料。 最后,虽然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标准规定车牌所示内容,但全球各地几乎都做到了不谋而合。 车辆注册地、独一无二二点号码、个性定义的字母等等…… 我们应该感谢车牌的存在,才能让汽车这个冰冷的交通工具变得有个性、变得有活力起来。 看到这里,沈笑夫笑了,觉得小小车牌,却满是历史的尘烟,有趣!!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