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零二章 群英(jianian)会 (第2/2页)
百万石漕粮。 你们看,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利国利民的。” 他接着说道。 “那枉死的李三才呢?” 张国维说道。 “他是枉死的吗?高攀龙是枉死的吗?你们相信一个放高利贷的会是一个正人君子吗?我弄死的那些有哪个是干净的?要不要我把这几家的一些事情给你们讲讲?咱们都是明白人,就像我当初对付李三才的,这天下的世家豪绅有谁能经得住那样的考验?包括诸位和我,你们有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干净的就跟张白纸一样,我是十恶不赦了,我自己都承认了。” 杨信说道。 没有一个接他话的。 谁都知道接了他这话的后果。 虽然大家都知道自己是正人君子,但问题是不敢保证家里亲属,也不敢保证家里办事的奴仆啊。 “但这样总归不好吧?” 洪承畴略带尴尬地说道。 “那么请文弱兄说说,没有我这两年带给陛下的银子,朝廷会怎样?辽东军队能不能吃饭,陛下修皇极殿的银子能不能供上,是不是又得继续加辽饷?各地的灾荒是不是会酿成乱子?” 杨信说道。 杨嗣昌尴尬地闭嘴。 “朝廷的收入就那些,像神庙一样派出税监你们不答应,那银子不够怎么办?给老百姓加税加到他们造反?就这都闹出闻香教造反了,徐鸿儒那套东西为什么有人信?不就是老百姓日子过得太苦,想找个念想?徐鸿儒造反时候鲁西多少士绅被灭门? 连亚圣之后都没逃了! 这样不行,老百姓造反的结果就是一拍两散,朝廷的确可以镇压下去,但死了的那些人不会再活过来。 我们只能抄家。 朝廷派税监收税你们不答应。 我们又不敢继续给老百姓加税逼他们造反。 那不抄家还能怎样? 除非你们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既能保证朝廷用度,又不用给老百姓加税的办法?” 杨信说道。 “宗室每年花那么多,为何不能减?” 张国维说道。 “可以啊,比如说实封,把诸王的封地都划给他们,朝廷从此不再给他们一两银子的俸禄,如果你们这样向陛下上奏,那我保证全力支持,甚至我还可以让我大爷也支持。总之诸王一家一块实封的土地,这片封地上的人口变成他们的佃户,如果你们有人上奏,我绝对举双手支持。” 杨信说道。 “这个,这个还是从长计议。” 杨嗣昌赶紧说道。 张国维还想说话,洪承畴给他使了个眼色。 这个问题太刺激啊! 而且宗室问题还很复杂,远不是那么简单,目前宗室的俸禄一般是每年笼统给一笔银子,比如江西三藩总共二十万露头,但经常性拖欠,最夸张的韩王府实际上曾经连着六年没给,拖欠高达六十万两。不过这种情况会给些盐引之类补偿,但这东西在大明疯狂的私盐面前也就是给了藩王也贩私盐的权力,话说大明都七成私盐了,多他们几个也不多。 干这个就凭本事了。 第二就是赐田。 这个分自己管理和代管,自己管理就是收租,但必须得说明,藩王赐田自管的地租并不高。 绝对比地主少。 比如德藩收过两三斗,就已经被文官攻击了,而且皇帝专门以圣旨强调过不许收多了,但地主收五成都已经很良心了,不过这个事情实际上也难说,毕竟皇帝也就是意思一下,他也不可能真派人查。 代管的就是地方官给收,然后每年给部分银子。 第三是自己扩的。 也就是王府兼并的,这个情况的确都很严重,所谓蜀王府抢了四川七成土地就是这么来的。这个朝廷实际上是不允许的,偶尔也会清查,而且蜀王府抢了四川七成土地好像也没耽误四川老百姓生活仅次于江浙。所以必须得明白一点,这个其实真相是地方士绅和藩王勾结诡寄田产的,也就是挂到藩王名下然后不用交税了,绝大多数都是这个情况,真正藩王自己抢的,那文官能放过他才怪。 所以张国维要是傻乎乎把杨信这个提议上奏,各省士绅能把他变成晁错,那样大家还诡寄个屁啊! 杨信明显是在找替死鬼。 他想向宗室下手,但自己不可能出头,所以想找个替死鬼试探一下皇帝的态度。 “那杨都督就欺负士绅?” 张国维怒道。 “你说的完全正确。” 杨信笑着说。 “我和我大爷的职责就一个,给陛下弄到足够的银子,但不能向农民继续加税,向士绅加税你们又不干,那我们还有什么办法,总得想法把陛下要的银子弄来,这样除了时不时抄家和敲诈勒索,我真想不出别的了。” 杨信说道。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