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零九章 第一枪 (第2/2页)
由检痛恨的咬牙切齿。 如果没有朱由检,大乘教举兵,女真大军南下,大乘教振臂一呼,朝廷内外交困哪有实力对抗。 是朱由检破坏了一切。 人群中保持了沉默、观察着周边一切的是刘邦林。 刘邦林伤势已经完全的恢复,因为关村之战的突出表现,刘邦林破格提拔为堂主并被杨瑜纳入门下。 对于杨瑜而言,刘邦林是可栽培之才; 对于代青山,刘邦林又是患难与共的兄弟; 而对于刘邦林,无间道一样的潜伏岁月和暗战适才刚刚开始。 涿县,范家; “朝廷四处散布谣言,虚张声势,说掌握有同盛京所有商贸来往的世家资料,严律法惩办,这是在释放烟幕,信王折返顺天府,强力的干预手段无疾而终,剩下的也只有这些肖鼠伎俩” 看着手中传送而来的信息,范永金笑了笑。 商市的出手范永金筹划已久,萨哈璘兵败,朱由检折返京城,范永金认为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但范永金依旧保持了谨慎的作风,主要粮市方向都安排了眼线。 秦园、琮记散部出这些消息的时候范 永金第一时间接收到报。 “也是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萨哈璘开口。 “有的放矢,关村、陈桥事件的余温还在,到处都是缉拿的画像,推波助澜,自然是能影响到一批。也不想想,真要掌握了证据,以锦衣卫和东厂的办事能力,消息还能流散的如此广泛,朝廷越是如此,越说明黔驴技穷。百万的灾民北上,如何安顿?这不是口舌之谈就能解决问题,提升粮价,其他物价也会相对应抬高,引发的还是矛盾,朝廷这是自己给自己挖坑,随后心甘愿的跳下去。” 萨哈璘点头:“商市仅此一战,后翼州、山西等地商户便要视范家马首是瞻” 萨哈璘此言,等同于给范永金一个盛京方向的表态。 范永金欣喜:“承蒙王爷赏识,自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萨哈璘颔首; 范永金施礼的瞬间,萨哈璘如同看到了一个天下。 宋秦歌后续将两百万石的粮食不断投入向商市,而六大家以及依附着大金的近百商户和各地囤粮的世家一点一滴的将粮食高价纳入其中。 豫州商丘; 商丘的粮价维持在了二十五两一石,因为信王在商丘的大力整顿,范永金又一次在商市兴风作浪,但商丘的粮价却增长缓慢。 李家,“开平粮行” 琮记最先察觉到商战中有世家和大金勾结,就是源自打入到李家‘开平’粮行的伙计张旭所发送报。 半月之前,张旭接收到商丘站点发送的信息,张旭也配合的准备着。 商丘李家李济敬和琮记设置的赈灾点都还在运转。 琮记是要利用赈灾点打响红薯之战的第一枪,李家赈灾点能维持运作完全是因为朱由检亲自视察的原因。 李济敬原本是想着信王自洛阳进入翼州后关闭,但随后就发生了关村之战。接收黄河北岸流传而来的信息后李济敬非但没有关闭赈灾点反而打出了信王曾经视察叮嘱的宣导。 李济敬水到渠成的成了名闻商丘的大善人,而商丘官场被朱由检整顿之后提拔调任的官员也因为李济敬的这种宣导对其另眼看待。 李济敬觉得自己走对了一步棋。 这个时候,李济敬对朱由检的心态已经由最初强压赈灾时的暗中不满转化为推崇。 小年当; 商丘李家村; 寒风从地面卷过,灾民聚集的区域灰尘卷扬了起来。 和往常一样,灾民排队走上琮记的赈灾点。 开锅的一刹那,香气扑鼻。 “各位乡亲,今个是小年,每人双份,稀粥和红薯粥,两个馒头”琮记站点的宣传人员散布出消息。 “红薯粥?红薯粥是什么?”人群兴奋着,也有人疑惑的询问着。 “南方栽培的品种,有营养,能充饥,还可以抗旱播种。熬粥、蒸煮烧烤都能食用,给大家尝尝鲜,天气转暖,开垦点田地,播种下去,哪怕气候如 今年般干旱也会有收成”站点琮记人员讲解着。 有灾民尝到了红薯粥。 自舌尖传来的香甜炸开了味蕾一样。 “怎么样?什么味道”,排队的灾民问。 灾民无法用贴切的言语形容,最终眼光灼灼的说道:“比都好吃!” 比都好吃,还能说什么呢! 稀粥熬,灾民早就忘记了的味道,粮价居高不下的时候粥稀如水,此时喝到红薯粥,自然口齿生香。 极短时间内信息从琮记赈灾点蔓延了出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