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魂_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朝 (第2/2页)

意味着秦歌距朝堂只有一步之遥。

    这是光明和欢心的,唯一不受影响的便是琮记成员,这些从中下层天赋出众民众群体中挑选而出又经受过系统培训学习的人员思维中便是正宗的四门寨文化体系。

    满脑子想着的是来自另外空间的理论知识,而这些知识阐述的观点哲理同现实对比,得出的结论也自然是秦歌、文无忌如圣人一般。

    这个群体便将文无忌、秦歌的任何决策都会当中是整体计划当中的一环,只会忠于执行。

    人本就具备辩论是非的思维意识,但文无忌等来自另外空间数百年之后的思想将这个时代、体系分析得清清楚楚,越是大贤,越是接触四门寨体系,越会发现当下体制和社会结构发展的矛盾冲突。

    也因此造成了文无忌、秦歌在众人眼中无缺的品行。

    这就是宋秦歌相信文无忌,文无忌敢于大胆尝试对四门寨做出变革的真正原因。

    完成云内州的战事,将四门寨大权下

    方给成子龙、周瑾之、吴兆学、塔拉、赞章及其南方章海龙等这些人。

    开疆扩土,复兴汉家,都是这些人的夙愿。

    文无忌和宋秦歌一明一暗从最底层开始一步步的展开思想解放运动,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的国富,这是有道理的。

    少年在文无忌眼中就是琮记发展的基础,也可以理解为大明体制下最底层的群体。

    朱由检逐渐开始了科举制度改制,文无忌需要将地基打得扎实一点。

    人生弹指一挥间,舰队来去西洋便是三五年,将半生精力放在领军打仗层面,文无忌认为这是在浪费自己和秦歌真正的能力。

    两军对阵,逐渐发展起来的四门寨将官、明军将官都能胜任。

    百年之后,江山如何,民智是发展而起,革新、科技、工商等理论深人心,到时便真正意义的做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目的。

    这是文无忌“三驾马车论”;

    宋秦歌负责商业运筹,自己合纵连横,四门寨体系下的人员是拳头。

    消灭的消灭,削弱的削弱,肢解的肢解,征服的便去征服。

    出东方,在京城百姓对秦良玉、秦歌的议论当中两个人自山海客栈、秦园而出,分别由东厂人员接应安排进入宫内。

    对于事前已经接收到信息的文无忌、宋秦歌,这算是特殊的一,两人都要上朝听诏。

    对于宋秦歌自然而言没有影响,文无忌是最大可能地避免抛头露面,但这种大明朝廷最高规格的会议,对于文无忌,参加也影响不到自己布局。

    能上朝的,文无忌便不担心会私通女真,再说了,诸如顾秉谦等人多多少少也是了解了一些自己信息。

    已经算是熟悉的宫城建筑扑面而来,文无忌、宋秦歌镇定地行走在期间,两人偶尔互视时都会心领神会地点头。

    这算是新篇章的开始。

    宫内朱由检绪虽然激动但不忐忑。

    桌面的锦盒当中搁置了一把破虏刀。

    这是朱由检对结识文无忌以来对这个亦师亦友之人所有贡献、付出的肯定。

    精心打造的破虏刀,篆刻御赐两字。

    完全就是文无忌所猜测的尚方宝刀。

    朱由检已经不担心自己这种行为会招致大臣如何意见,论功,文无忌足够担当。论学识,大贤所不及的高度,对于朝堂官员心思,朱由检也把握精准。

    阳光倾城,文无忌、宋秦歌站在中和外。

    朱由检很贴心,以往特殊召见,都是上朝之时等待在外,何时宣召何时上朝。等一两时辰是常态。

    文无忌和宋秦歌却是在朝会开始后被接引进入,也就避免了上朝期间被等候在宫城外官员随从目见的可能

    但也仅仅这个层面特殊

    化,其他的流程一个都不少。

    这让站在外光下的宋秦歌颇为疼惜自己肌肤,想着回头定要多敷面膜补充回来流失的水分。

    温度持续升高,两人低眉垂目,细微的交谈声也在外时断时续。

    “认秦将军为义母,按道理不至于上朝,是不是你真弄了一个公主份”

    “我没有,皇上如何想的,不知道”

    “少师是从一品”

    “是的”

    “官居一品,哼,哼,不错呀”

    两个一言一句,殊不知朝堂之上早就因宋秦歌的赏封而争论得不可开交。

    公主不是说封就是封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