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8章 影响巨大的长安日报 (第2/2页)
“像,太像了!” 长孙冲的马屁紧接着就跟来,他问道:“殿下,你能说说,这都怎么办到的啊?从玉门关,前往突厥王庭,一路凶险,你怎么靠着区区三百人,就杀了人家一个人仰马翻,把人家可汗给抓了?” 李奇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靠什么?靠这个。” “什么事情,都要讲究智慧。所以我平时跟你们说,没事多读书,少去平康坊转悠,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有些事情,可不是读书就能解决的。 房遗爱明显就不认同这个观点: “殿下,你这话我就不信了。” “莫非派夫子前去,夫子也能做到这点?” 李奇感叹了一句。 唉,现在的人都学会举一反三了,不好糊弄了。 他直接道: “小爱,你这属于抬杠。要知道,很多年后,人们都是很讨厌杠精的,打死杠精人人有责!” 房遗爱惊恐的看着李奇,莫名的问道: “殿下,什么是杠精?” “你怎么知道很多年后的事情?” 啊这…… 口误! 妈的一不小心就说话漏风了。 李奇摸了摸鼻子,胡扯道: “杠精就是一种体质,或者说是一种病。就比如我说人要多读书,你就说夫子不能打仗。我们读书是为了打仗吗?” “当然不是,读书是为了让我们的大脑保持运转。” “你们有没有听过一句话?” 长孙冲、房遗爱和程处默三人一齐看向李奇: “什么话?” 只听李奇道: “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前一句还好,算是有些风骨。 后一句嘛…… 殿下,你确定这是同出一源的句子? 长孙冲附和道: “殿下说的有理。走吧,今日殿下归来,夫子说不定又要考试。” 李奇往后惊退一步。 “不至于吧?” “夫子和我有仇?” 长孙冲笑了笑,道: “那倒不是。夫子曾言,殿下每逢考试,必有惊人之作诞生。要么就是治国之道,要么就是民生格物之道,但是不管是什么,总是有利于朝廷的。” 李奇皱了皱眉,自己居然留下了这么一个印象? 看样子,有必要交一次白卷,来证明一下自己的清白了。 否则,这考试体一旦贴上标签,自己想甩就很难甩掉了。 所幸,今日夫子并没有考试。 虚惊一场。 散学后,众人提议,要为李奇接风洗尘。 大家自然不敢有意见,纷纷表示,这得接一下,洗一下。 李奇仿佛领导人一般,朝着众人压压手: “既然大家伙如此盛情,我也不能太不近人情。” “这样吧,接风宴的地点就在李记火锅,怎么样?” 肥水不流外人田。 吃,我得吃。钱,我也得赚。 一举两不误! 其他人没有异议,李记火锅的口味的确一绝,长安城虽然也有几家仿照李记,打造火锅店的,但是滋味总是不如李记。 而且,李记常常有一些反季节的新鲜蔬菜,这一点也是其他店办不到的。 这是商业机密,李奇自然也不会公开。 十几号人,浩浩荡荡,便开拔往李记火锅而去。 李奇拉着长孙等人走在后头,道: “长孙,有个活,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干?” “什么活?” 长孙冲问道。 程处默和房遗爱也看着李奇。 只听李奇道: “是这样的,我想向朝廷申请,在江南打造一个船坞。这个工作可能有些繁琐,所以我需要有个人,前往江南扬州,替我看一下场子。” “下江南?” 长孙冲一下子就来了兴趣。 上次下江南,可真没玩到什么东西。 至于什么是船坞…… 这个重要吗? 不重要。 只要是殿下想搞的东西,那一定不会是寻常的东西。 李奇郑重的道: “不是下江南,而是有可能常驻江南。一年的时间,大概只能回来几次。” 常驻? 这……不是去玩啊。这倒是需要慎重考虑。 李奇见长孙冲三人都沉着思考,不由得道: “不用这么凝重。” “这事我就这么一提,你们有大把时间可以想想。想清楚了,咱们再聊。” 长孙冲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殿下,什么是船坞?” 这是个关键。 如果不是去玩,那么必定是去做一番事业的。 所以,这个船坞到底是啥玩意,就得搞清楚。 李奇笑了笑,道: “就是造大船的地方,未来,我大唐的大船,要漂洋过海,去往世界各地。我大唐的旗帜,说不定也要插满世界各地。” 长孙冲不解: “长安不是挺好的吗?” “为什么还要去其他地方啊?” 肤浅了不是?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怕你去浪过一回以后,小小的长安,就再也装不下你的野心了。 只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太遥远。 一顿接风宴,是宾主尽欢。 十几位同窗,推杯换盏,个个红光满面。 很快,就有人意志不清,倒在桌子上。有一个,就有第二个,等李奇回过头的时候,发现连程处默都倒下了。 这不应该啊。 默默的酒量,还是相当可以的。 不过,李奇随即就反应过来: 卧槽,你们这群禽兽。 为了逃单,居然做出这种事情? 我说今天怎么都这么放得开,猛喝的一批。 吃老子的火锅,喝老子的酒,完事后,还要老子派人送你们各回各家? 亏了亏了。 这个接风宴,亏大发了! 李奇捶胸顿足。 不过,一顿饭钱而已,李奇自然不差这一点。 他没有将这些同窗送回去,而是把他们排成一排,每个身上贴一张白纸,上面几个大字: 我欠李记一贯铜钱! 我欠李记三百文! 我欠李记两贯钱! 等等价格数目不等,想白吃白喝,想得美。 …… 几日之后,段纶将一万份《长安日报》送至贤王府,足足装了好几车。 李奇看着这创世纪的第一份报纸,挥挥手: “来人,给我全长安派送,凡是识字的,必须人手一份。各大酒楼、茶楼、青楼、东西两市、一百零八坊,都给我派到!” 李奇没有想过,这第一份报纸,就在长安激起无数浪花。 产生巨大的影响。 甚至,老李为此愁眉不解,在太极殿上苦着一张脸,不知所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