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记本_第139章 殿下在长安,长安就热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9章 殿下在长安,长安就热闹 (第3/4页)

世民的耐心很好。只要李奇别把太极殿拆了,其他事情,能忍则忍。

    在李世民看来,正是因为李奇这种跳脱的性子,所以才有如此才华。

    换做规规矩矩的人,可能也就没有这番才华了。

    李奇当即见礼:

    “儿臣拜见父皇!”

    李世民点点头,道:

    “这份《长安日报》,是你的手笔?”

    李奇连忙摆手,摇头道:

    “儿臣哪有这个本事。儿臣不过是出个主意,真正执笔的人,是儿臣去文学馆找的两个人,他们一个叫孔颖达,一个叫王勃。”

    “儿臣有一天闲逛,刚巧碰上这个王勃想要离开文学馆。”

    “儿臣一想,那不成啊!”

    “文学馆是父皇的心血,也是父皇向天下贤士证明朝廷纳才的决心,于是就把他们俩带回了王府。可是儿臣那终究不是朝廷,没法给他们官职,于是儿臣就在想,不如就办一份报纸,作为朝廷和民间沟通的桥梁。”

    “而他们呢,也能在上面发表一些政论。”

    “这些政论可能未必成熟,不适合在朝堂之上讨论,但是多一个声音,能够做到兼听则明,那也算是为朝廷做了点贡献嘛!”

    看看,瞧瞧。

    谁还敢怀疑贤王的居心?

    人家虽然人在战场,但是心系朝廷,时时刻刻都想着为朝廷出一点力。

    再看看你们,在这个位置上,你们可曾想过这些事?

    李世民老怀感慰。

    自从登基为帝后,李世民都差不多把文学馆给遗忘了。

    也幸得自己的儿子,为自己做的这些事啊。

    要不然文学馆的名声败了,他李世民的声誉多少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李世民颔首道:

    “你找段纶印了一万份,自己掏钱,为的就是一个兼听则明?”

    这是问题的关键。

    如果真的是想让上面做到兼听则明,李奇完全可以上个奏折,老李还能不看?

    所以,这一套说辞背后,肯定还有原因。

    只听李奇讪讪的笑了笑,道:

    “什么都瞒不过父皇。”

    “儿臣搞这个东西嘛,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朝廷,同时也想挣点钱。”

    咳咳……咳……

    挣钱……

    你知不知道,你都是长安最有钱的二代了,如果不是钱庄给了朝廷,只怕这会儿的李奇,身家已经是长安之冠。

    李奇见众人都好奇的盯着自己,便摊牌道:

    “你们别看我啊,我挣钱,也是为了不时之需。”

    “朝廷若有需要,我的钱,就是朝廷的钱。”

    段纶满脸不解。

    这玩意不是亏钱的吗?

    怎么还能挣钱?

    他实在是忍不了心中的好奇,问道:

    “殿下,恕臣愚钝。”

    “殿下印了一万份《长安日报》,全是自己掏钱,怎么还能挣钱?”

    李奇笑着道:

    “前面几期,肯定是投资的嘛。”

    “等《长安日报》形成规模,百姓们也爱看,而且把看报当成日常休闲的方式之一,那么挣钱的机会就来了。”

    “我可以在这份报纸上,开辟一个广告专栏,商家可以在上面广而告之。”

    “当然,这是要收费的。”

    “版面位置越好,版面越大,收费就越贵。”

    段纶惊骇的看着李奇:

    殿下真乃奇才也!

    而户部的戴胄此刻也两眼放光,这的确是一个长久的生财之道啊。

    不知道咱们户部能不能也搞一份报纸?

    不过,那会不会和殿下打擂台啊?

    嗯,还是先不要和殿下对线的好,殿下一旦生气,那后果可就太严重了。

    李世民对李奇如此钻研赚钱的事情,感到莫名的无奈。

    你说说,要是能把这心思放在正事上,朝廷恐怕要多出一位宰相!

    李世民见众人开始被李奇的挣钱方法给带偏,于是出声道:

    “咳,今日讨论的是朝廷吏治改革的事情。”

    “至于能不能挣钱,怎么挣钱,你们有兴趣的,再私下找贤王讨论便是。”

    嗯?

    陛下这意思是……

    允许朝廷也分一杯羹?

    朝廷如果分一杯羹,那岂不是自己也能捞点油水?

    岂料李奇连忙道:

    “现在一个子都还没挣到,大家别眼馋。万一是个赔本生意呢?”

    “不过各位大人,如果有对朝廷有什么高见,不方便上奏父皇的,可以给我投稿,我保证,在《长安日报》上匿名发表。”

    “让你的所思所想,在民间先论证论证,却又不暴露你的身份。”

    李世民黑线。

    越说越离谱了啊!

    你小子要搞什么?

    在朝堂之外,再搞一个民间朝堂?

    什么叫不方便上奏朕的?信不信朕要揍你!

    大殿上,群臣一听这话,就心思各异了。

    还能投稿?

    嗯,倒是个好去处啊……

    见李世民用不善的眼神看着自己,李奇赶紧打住,回到正题,道:

    “行了行了,现在咱们来讨论下吏治的问题。”

    “对了,父皇,你们讨论到哪儿了?”

    不知为何,李世民总觉得,不管在什么场合,这小子总能有化被动为主动的能力。

    他一来太极殿,立马就能将所有人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

    带动话题的能力也极强。

    若不是自己制止,恐怕满朝廷现在就开始讨论报纸的生财之道了。

    李世民自然不知道,这种能力,叫:

    社交牛bi症

    他心中微微叹了口气,然后道:

    “吏部尚书觉得,吏治改革,迫在眉睫。不过,裴老大人却觉得,我朝吏治运转良好,不可轻动,否则人心惶惶,朝局不稳。”

    李奇的眼神,很快就转到了裴寂的身上。

    然后语重心长的道:

    “裴老大人果然是老成持国,所言非常有道理啊!”

    嗯?

    这节奏……不太对啊。

    你小子和裴寂不是一向都不对付的吗?

    怎么还尿一个壶里去了?

    朕找你来的用意,你小子不会不明白吧?

    只见李奇朝着裴寂走了两步,然后一幅痛心疾首的样子,道:

    “父皇,儿臣其实也觉得,这事要搞,就要做好完全准备。”

    “吏治改革既然迫在眉睫,那么肯定就会涉及一些官员的岗位调整,这个时候,朝廷一旦犹豫不决,便会人心惶惶。”

    “所以,我们既然要搞,就要铁血手腕!”

    “一个月之内,收拾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