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武事_第四十九章 大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大畜 (第3/3页)

”,说完,康成答他道:“那小子问我,五德终始论既然无用,那为何不将它踢出《繁露》?他还说,要借着这个由头,请你何大祭酒,请我康学监,一起上疏给他亲伯父,让咱们重新编修经典,为他们高氏做下的烂事做遮掩。呵,简直就是‘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的典型了!”

    “哦?他是这么说的?”

    康成心有余悸的点点头:“嗯!我看他那不安好心的模样,就差指挥着咱俩往火坑里跳了!”

    何问无喜无悲的说道:“就算他这么说了,那也只是寻常事而已,连早慧都算不上…天家宗室出身的后生,向来如此的。”

    闻言,康成亦只好落寞的颔首附和:“唉!谁说不是呢!…对了,你今日怎么突然想起来做占卜了?”

    何问不做回答,只是眉目紧皱的在尽心拨弄着手中的龟甲蓍草。

    康成见他不回答,也就安下心来盘坐在一旁,等着他占卜结果出现。

    半晌,何问终于停下手中动作,百思不得其解的说道:“又是大畜…又是大畜……”

    身旁的康成看他占卜完毕,捋着颔下稀疏的斑白胡子,问他道:“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怎么了,有什么问题?”

    “大畜倒是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自本月中开始,我每天只占一卦,而每次的占卜卦象,却都是大畜。”

    “什么?还有这种事?你这不是在跟我说笑话吧?”

    作为天下首屈一指的雒阳学宫的大祭酒,何问是个什么学术水平咱们先不说。就说他身旁的康成,也是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名满天下的学者大儒了,研究《周易》《十翼》不说韦编十绝吧,却也是能给学生们讲课授业、给经文批注做解的水平。他当然是知道乾道变化、诸事无常、唯易不易的道理的。因此,在何问说出这话后,他立即就意识到了此事的不同寻常。

    “是真的,我没有说笑。”

    “嘶——”下意识的倒吸一口气,康成继续问他:“你这数次占卜所求何事啊?”

    “所求何事?我所求的,是我学宫、我儒门往后的运道走势。”

    康成念叨着卦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不家食,即食于外、食于朝也。大川,是指洛水吗?离着咱们学宫最近的,称得上‘大川’的,也就是洛水了…再不然,许是北面的河水也说不定?”

    细思几息后,何问突然站起身来,说:“占了这些天,也许是到了该出门走走的时候了。”

    “你要出门?”

    何问点头:“嗯,出门。此等异常景象,我生平简直从未有闻,不出门实地去看看,哪怕是吉卦,我心亦是难安。”

    康成向他点点头:“好,你去吧。学宫之内诸事一切有我在,出不了什么大乱子。”

    “好。”

    何问答应的话音刚落下,人就消失在了房间之内。唯留康成一人迈出房门,边走边嘟囔着:“夏秋由来多事,此言不虚也!……”

    ……

    而在另一边,由于未达成目的,高二遂百无聊赖的出了学宫,单骑独马来到了雒阳城内自家的产业宅子。

    嗯,说是自家的产业也不太合适,其实这就是他那天子皇伯,知道他要来雒阳学宫求学,特地赏赐给他这个侄儿的单独一处府邸,是他自己的私人家业,跟他家中其他人倒是靠不上边。

    当然,这也并不是就说他的父亲,当朝上将军、冠军侯、高恭,失去了天子的信任。相反,人家眼下居在齐都邺城,富贵日子享受的好着呢!

    咳,扯远了,扯远了。

    进到家门内,立即就有忠心的仆役来向他通报,邺城来信了!

    高二就问:“信在何处?什么时间送来的?谁送来的?”

    仆役回复他:“来人只说是邺城君侯府上,并未言自身的姓名。眼下,我安排他在客房居住。”

    “去让他到会客厅来与我说话。”

    “喏。”仆人应声而去。

    客厅。

    “十二叔,我真是没想到!竟然是你来雒阳了!”看着面前满头黄发盘在皮冠里的中年男子,高二兴奋异常。可是随即,好像是又想通了什么窍门一般,他面色立即发生剧变。问道:

    “不对,父亲麾下北海十三鹰,皆是身负重要军务在身、领兵镇守一方的将军、都尉,无有军令,是不得出军营的!十二叔,你此来雒阳可是有军令在身?”

    那被高二称为“十二叔”的中年男子愁苦一笑,说道:“二公子,你想错了…你看我,都在这住了三四天了,可有半分军令在身的焦急迫切之色?要真是如此,我不早就遣人去学宫通知你了…唉,是我们十三兄弟,皆被去职了!”

    高二脸色连变:“没有军令?都被去职了?十二叔,邺都到底是发生了何事?是我父那里出事了吗?”

    十二叔自怀里掏出信件,递到高二手中:“给,这是君侯给你的信,看完你就知道了。”

    高二慌忙接过信笺拆开来看~

    “砰——”看完信笺一掌拍在桌案上,高二起身说道:“倒卖军械?外通元胡?不可能!北海十三鹰,唯有二叔、三叔曾最早追随父亲在北海起兵,打过乌元、元胡人,最是知晓夷夏胡汉之别!他们怎么会做出这种事呢?我不信!这定是有人在背后栽赃陷害!我要回邺城,上疏皇伯父,请他找出背后真凶!”

    十二叔叹一口气:“别说我们其余十个兄弟不信,二公子不信,就连君侯,也是不相信二哥、三哥会做出这种事的。但是,二公子你自幼聪明,你为何不想想,能让我们上将军麾下北海十三鹰,十三个将尉一级的军官同时去职的人会是谁呢?”

    仿佛被一盆冷水浇在头顶般,高二顿时清醒过来,声音低沉的说道:“十二叔的意思是说……”

    武夫出身,见惯了生死厮杀的十二叔对此倒也没有太多顾忌,点头说道:“对,我的意思,就是当今天子在背后做主使。”

    高二默然的跌坐回胡床上。半晌,说出一句话:“我知道了…十二叔,父亲可还有别的交代吗?”

    “君侯说,你看过信后自会明白其中原委。他还说,让二公子不要挂念家中,只要他在邺都,就一切安好。”

    这话终于给了高二几分底气,低语道:“对,无论如何,父亲也是当世少有的武道圣者,是我大齐的上将军,更是皇伯的同胞兄弟。他在邺都,一切都会平安无事的…对了,我阿姊可还好?她可知道出了这样的大事?可还在太山丹鼎道那里修行吗?”

    “我们去职不过是上月的事。而在两月前,丹鼎道那边就传来消息,说你阿姊受了师长的谕令,去淮南那边做项机密任务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