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神都洛阳 (第4/5页)
崔颢笑道:“李兄好雅兴,如此良辰美景吟诗一首,真是心境绝好”。 “崔兄见笑了,只是现在看到香山夜色美景突然有感而发”。 崔颢走到窗前,不免被眼前美景吸引,凝视着远处香山夜色。 李白讪笑道:“崔兄,可否踏花赏月欣赏一番香山寺之外的美景?” “荣幸之至”。 二人一前一后的出门去,门外月光更加的明亮。 不空金刚也在院中的池塘边上,二人很是好奇朝其走去。 顿见不空金刚凝视着池塘,李白小声道:“不空禅师”。 不空金刚回过神来,见是李白和崔颢,关心道:“两位施主为何不多休息一下?” “顿见寺内风景如此秀丽,我等怎能睡着”,李白道。 “原来如此,二位施主好雅兴,请随我来”。 不空金刚带着二人绕过金刚殿后,朝后山踏着石阶而上,来到半山亭上,正好俯视整个香山全貌。 山间正好是香山寺,点点烛火,高屋建瓴,与月光形成鲜明对比。 不空金刚笑道:“半山亭是观赏香山最佳的地方”。 “多谢方丈”,二人异口同声道。 不空金刚回礼。 三人静静地欣赏月色下的香山,过了一会儿,不空金刚询问:“敢问二位施主为何来香山寺?” 李白:“我等是今年进京赶考的学子,特意绕道来神都洛阳游览一番”。 崔颢连连点头。 “想不到二位施主是今年赶考学子,若是一朝金榜题名,有机会就会成为天子门生了,看二位今日聪明才智绝非常人,我特赠送二位一人一物”。 不空金刚从袖袍中取出两个小物件,第一个是小巧玲珑的玉蝉,直接递到崔颢手中,讪笑道:“别无长物,这是我从家乡带来的,今日权当见面感谢之礼了”。 崔颢刚要推辞,不空金刚急忙躲开,将另外一只精致的玉龟递到李白手上,郑重其事道:“这玉龟是我们狮子国用昆仑山的千年黑玉雕琢而成,天下只此一枚,乃是当世仅有的奇珍异宝了”。 “狮子国?”二人同时疑惑道。 不空金刚侃侃而谈道:“其实我不是中原人士,我乃西域狮子国人,一心到大唐求取真经普渡众生,来到香山寺已有一段时日,我好养神龟,从龟背图上能悟出大道,古人问道于龟身之图,我也不例外,那池塘里神龟就是我从狮子国一路带来的,不曾想它会归西在此,想来这就是上天让我参悟大道的归属之地吧!” “那这玉龟你为何要赠送于我,这是你的心爱之物,君子岂有夺人之美,更何况这是你的贴身玉佩,我真的是受之有愧”。 “在我们狮子国,只要遇见有缘之人就会享受拥有玉龟,我看你和这玉龟有着不解之缘,权当聊表我的一番心意”。 李白见其如此强求,无耐地收下,在手掌反复地看了几遍,突然想到这是用昆仑山玉石打造,忙追问:“方丈,刚才你说这玉龟是用昆仑山的黑玉雕琢而成”。 “的确是的”。 “你可知晓昆仑山在哪?”李白急催道。 不空金刚:“我并不知晓,传闻这玉龟是我们狮子国先祖无意闯入了昆仑山才得到这一小块黑玉石,不知为何将其雕琢成一块玉龟”。 一脸失落的李白再次看向手里的玉龟,有种说不出的惆怅。 良久。 三人站在香山之上的半山亭,遥望着长空皓月,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崔颢端详着手中的玉蝉,李白注视着手里的玉龟,渐渐的凉风吹起,三人徐徐地下了半山亭。 回到禅房内的二人,李白心中泛起涟漪,想不到这香山寺竟然有如此绝世美景,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空金刚竟然是西域狮子国之人,还有昆仑山黑玉雕琢成的玉龟,真是完全超出自己的想象。 天微亮。 香山寺内已是佛音袅袅,禅房内的二人已是起身上的半山亭,由于夜晚看不清楚香山别样的美景,二人特意清早上的半山亭。 顿见远处一座寺庙映入眼帘,崔颢询问:“李兄,那里是何地方?” “龙门石窟”。 “神都洛阳龙门石窟乃是大唐佛门重地,此行何不前去烧香拜佛一趟”。 两人相视一眼,之后在半山亭待了片刻下的山来。 可是刚刚下山来,就碰见了方丈不空金刚:“二位这是要去哪儿?” 李白笑道:“我等打算去龙门石窟走一遭”。 “既然如此,我也打算离开香山寺去往长安参加一场佛门水陆大会,二位可否愿意与我一道同行?” 李白激动道:“求之不得”。 崔颢笑道:“能与大师同行是我等缘分”。 顿见不空金刚早已收拾好行囊,山门之外小沙弥全部站成数排,低头施礼,不空金刚双手合十,看了一眼香山寺然后走远了。 小沙弥们未曾动弹,目视着方丈直至消失不见半点踪影。 山门前的花美香儿早已等候良久,看到二人不免喜出望外,跟随其同行。 一路之上,人声鼎沸,龙门石窟佛法无量,百姓纷纷烧香拜佛。 在河边有人大喊道:“我钓到一条大鲤鱼”。 百姓们围观不已,不空金刚也走近跟前才看得真切,一条红色的大鲤鱼,尾鳍不停地抽打着地面,嘴巴张合不止。 不空金刚双手合十道:“施主,上天有好生之德,愿你放它一条生路,胜造七级浮屠”。 渔人讥笑道:“这条鱼你可知道能卖多少铜币?” “施主,善有善报,望你好自为之”。 刚一说完,李白取出一串铜币递到渔夫手中,正视道:“这条鱼我买了”。 看着一串铜币远远超出鲤鱼自身价钱,渔民也不顾一切随手夺过铜币后,同时将鲤鱼扔向河里,目光未曾移开手里的铜钱。 李白笑道:“要想积德行善,救苦救难,唯有如此”。 不空禅师笑了笑,冷色道:“公子,你这样只会徒劳无功,更让他见钱眼开,无法明白积德行善益处”。 崔颢笑道:“佛法普渡众生,他们是凡夫俗子,只为两餐温饱,别无所求,如果不能吃饱,那何谈积德行善”。 一笑而过的不空禅师道:“当年佛祖割rou喂鹰,无私的舍身救人,佛法无边,世间只有人人心中向佛才会创造出盛世”。 “大师说的也不无道理,但是怎样才能让世人明白佛法的蕴含深意?” “只有参佛悟道才能理解佛门深意,二位可否随我一起修习佛经?” 闻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