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三司使 (第1/2页)
“何绍,你天生应该入朝为官啊,有这样的文采何愁不能封侯拜相”李沆劝说道。 “凤郎志不在此,何况做个商贾或许比王侯作用更大”何绍当然不敢明说他要当首富。 “这样的说法我倒是第一次听,你具体说说看” “官者,以律牧民,臣民各安其份天下承平。 贾者,以利引民,广开商路货通南北致天下繁荣。 自王亥始,历朝历代都认为商人低买高卖,多买低卖,近买远卖,不事农桑投机取巧,因此市利以重税以充国库。 在我看来,变贵贱,调余缺,度远近并非真正的商贾,这一类人究其根本只为利己。 真正的商贾,获益的永远是所有人,国得其便民得其利。” “好一番官商论发人深省”李沆盛赞。 “纸上谈兵罢了,此次前来是实在忍受不了衙门刁难,还请李相为我做主”感觉时机已到,何绍也进入了主题。 “既然你是要使国得其便民得其利,利国利民老夫当然要管” 何绍将税吏开假税引,又收取十几种杂税的事情说给了李沆。 “老夫虽主事政事堂,但税吏方面一向都是三司使主管,你口中的除陌钱、关津税老夫记得咸平二年就已经废除了,难道记错了?” 李沆有些拿捏不准,但他知道一个普通的商户缴一千多贯的赋税,并且被扣押价值不菲的几船粮食这绝对不正常。 “李忠,你去政事堂把三司使请来” 三司使负责为大宋管理财政收支、租赋与盐铁专卖事务,虽无宰相之名却又宰相之权,又称计相。 都商税院隶属太府,而太府又归属户部,户部的直系上司便是三司使。 修政坊与皇宫毗邻,没用多久三司使便来到了李沆府上。 “太初公,您找我?” 来人年近四旬身高七尺肤色微黑,一双眼锐利有神,站在哪里自带三分威严。 “平仲,请坐吧” 宋人之间平时都是以官职为称呼,而这两人却直呼字号显然关系很好。 “何绍,这就是三司使寇准寇平仲,你可以把你的事情说给他听” “寇准?这是寇准?” 何绍脑子里不断回荡着这个名字,如果谈及宋朝有几个绕不开的名字,寇准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苏轼才高,杨延昭武硬,那眼前这位就是又高又硬的代表。 “除陌钱与关津税在咸平二年被蠲免,取而代之的是三十税一的市籍租,都商税院的人都应该知道”寇准态度肯定。 “这是这几日我专门留下的一些税引,您看” 何绍取出那张税引递了过去,寇准看完后也发现了问题眉头微皱。 “这里的税名有大半已经被取消了,身丁税也没有这么多” “这张税引先放在我这里,我会核查下去。 但是你那几船粮食是要不回去了,税务核查以引为凭,你之前的税引都无官府红印也就无从查起,这也算是给你一个教训吧。但我可以保证,只要你没有偷逃赋税便不会再有人找你的麻烦” 请动了三司使,虽然损失不小但确保了以后不会有人来找麻烦,这件事冰不完美但也算没有了后顾之忧。 剩下的问题就是重新购粮,何绍算了算,他现在的钱已经花的七七八八购粮都有些困难。 “平仲啊,政事堂闷热的很,既然来了就在我这里清凉,一起吃个瓜” 正事处理完,李沆又笑着邀请寇准休息一下。 “今年的天气格外炎热,已经是八月热气还没有丝毫下降,往年夏天政事堂和其他衙门的配冰从来不断,今年宫中的冰窖所存之冰也不剩一二了”寇准擦了擦汗,拿起瓜也不客气。 “除了陛下寝宫,后宫的冰也已经断了七八天了,今天看下边送上来的塘报,从入夏到现在已经有几十个人死于热毒了”李沆叹了口气有些惋惜,但人力又怎能抗天。 听着寇准与李沆两人闲聊李沆,正愁没钱购粮的何绍突然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