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饮马川上(下) (第5/5页)
国荒帝在位,蚊虻肆虐,暴政害人;北方的可丹人趁虚而入,曾一度率军袭破幽蓟、兵围洛阳;那时胡骑在中原大地肆意冲杀,相传可丹人的一支游骑最远曾涉足此处,因此太宗皇帝继位后,为了明耻奋勇,故而将此处命名为‘饮马川’。” “徒儿记下了......” 这句话,这些陆适庸同样说了不知道多少遍,每一遍都没有半分敷衍。 “十七年前,尨窟人攻破了国都洛阳,先帝率领残部南渡;可恨尨窟人步步紧追,始终不肯放过,先帝退至金陵仅仅不到一年,便在这饮马川上战死殉国......” 徐延又哭了,强烈起伏的胸膛表明着他的悲愤与不甘。 “师父......” 陆适庸终于没有忍住,自五岁练剑以来,他第一次在徐延眼前掉了眼泪。 “书...书剑可曾放好?” “都在,”陆适庸赶紧将宝剑拿到徐延面前,同时又拍了拍自己的胸口:“徒儿既然应下了,便不会食言!” “好......” 徐延再次剧咳起来,不多时在他口中又呕出一口黑血。 “师父,你这是怎么了!?” “适庸,师父内修不足,虽然教授了你剑法,但这内力的本事终究无法助你修炼高深,真不知是助你还是害你......” “师父,您莫要这样说......” 陆适庸用胳膊遮住双眼,但泪水很不听话,一行接着一行,根本堵不住。 “师父知道,当初不让你看那本剑法的最后一页,你心里一直暗暗埋怨,”徐延抓住陆适庸的手,微微颤抖道:“其实,师父是怕你年少气盛、遇事冲动,那招反倒无益有害......” “师父知道,你一向听话,我不许你学,你定不会翻看一眼。” “如今你长大了,闯荡江湖后性子必定更加沉稳,你若想学,师父也不拦着,只是......” 徐延一口气说了许多,呼吸不由得加重了些。 “只...只是...师父希...希望你永远不...不会使出那招......” 陆适庸早已泣不成声,悲痛欲绝的少年心思全乱,一会点头,一会又摇头。 “老...老贺说得对,你性子直、心肠软,做...做个惩恶扬善的大...大侠再合适不过,想要做大事,只怕你...你狠不下心来。” 又是一口黑血呕出,徐延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日后行...行走江湖,千万留个心眼,莫要与人初识便恨不得掏出心肠来。” “记下了,加下了,徒儿牢牢记下了!!!” 陆适庸同样知道徐延快要离开了,他回答得十分洪亮,生怕徐延听不到。 “今后,你活得舒...舒心便可,莫要逼...逼迫自己困于俗务。” 徐延的眼睛微微张着,声音也越来越小,但他仍然将心中最看重的两句话统统赠与自己的爱徒。 “侠者,在于心存忠义、身有正气,不在于他手里拿的是剑,是笔,还是耕地的铧犁......” “无论何时,忠义要守得住,善恶分得清......” 两行热泪代替了回答,徐延知道少年不仅听入了耳中,还刻进了心里。 “真美啊......” 徐延微微侧过脑袋,原本微张的双眼又缓缓睁大,脸上带着一股释然的神情,仿佛伤痛已经影响不到他了。 目光所至,有连绵不绝、层峦耸翠的远山,有霞光万道、轮转不息的红日,有枯黄似麦、回春又生的枯草,还有...还有十六年前捐躯于此的屡屡忠魂。 “多壮美的山河......” “只可惜,丢在了我辈的手里......” 徐延再次流下了眼泪,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固执地从腰身上取下那枚腰牌,缓缓放在陆适庸的手中。 “师...师父,您还有什么心愿......” “适...适庸,若...若是将来你跟着宋帅回到这里,便将这腰牌投入溪涧,师...师父便知道山河光复,王师归来......” “师父!” “师父!!!” “师父......” 陆适庸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哭喊了多少遍,直到喉咙沙哑,再不能发出一声。 少年紧紧抓住师父的手不肯松开,固执得有些愚蠢,尽管掌中的真气源源不断向外输送着,却得不到对方哪怕一丝的反馈。 “再不会醒来了,再不会醒来了......” 这个事实,看懂容易,看透却难...... 眼泪已经流干,陆适庸将徐延的身子轻轻放平,又走到贺连城的尸身旁,跪在地上叩首三次。 饮马川上,尸横遍地。 老天似乎有意将悲惨与血腥淡去,夜里突来的风雨将染血的枯草及冰冷的尸身冲刷干净,如同大梦一场,让人觉得这三百人尚在深眠之中。 陆适庸将徐延与贺连城的尸身先后背到饮马川的一处溪水旁,不顾十指破烂,竟徒手挖出了两个深坑,将二人一一安葬。 一声惊雷,仿佛有人在天边催促悲苦的少年赶紧上路。 陆适庸拍了拍藏在胸口的那本武书,悲伤且自豪地告诉自己: 这里埋着自己的两位师父,他们侠肝义胆、武艺超群,两人两剑,便斩杀了三百多名兀儿赤。 这份胆魄与能力,可能是自己毕生都无法学来和做到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