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玻璃窗 (第1/2页)
五月五正端阳,石榴花开红满堂,神祖府内的石榴树花开的正艳,不过李浩现在没心情欣赏这些,平时训练这五百锦衣卫亲兵,闲暇就抄写电脑上的资料,手机和电脑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不能用了,得把有用的资料抄下来啊,要抄的太多,各种各样的资料都有,没有打印机,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的抄。李浩开始不会用毛笔,写的字惨不忍睹,几个月抄下来,资料抄了多少先不说,字是越来越漂亮了。抄写的手稿全都交给了李进保管,这孩子沉默寡言,也不爱出头,很适合做这些幕后的事情。 几个月的训练,五百锦衣卫训练的已经有模有样,齐步走、正步走、五公里越野,时不时的来个紧急集合,整的这帮人整天紧张兮兮的,睡觉都睁着一只眼。后世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被李浩生生的搬了过来,军纪执行极为严格,当然了,对于犯错的人罚站、关禁闭等手段也运用的得心应手。关禁闭就不说了,经历过的人绝对不想来第二次,想起来都胆寒,罚站也受不了啊,专门在吃饭的时候在饭堂门口罚站,别人坐着他站着,别人吃着他看着,丢不起这个脸啊! 李若琏已经已经惊为天人,此等练兵方法简直是神速,成军速度太快了,一个月的时候就已经有模有样了,三个月下来,这五百人各种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干净利索,又整齐划一。军纪严格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被子要叠成豆腐块,饭前还要唱歌,唱歌唱祖国,当然了是李浩改版的,吃饭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从穿衣到集合完毕不能超过半盏茶时间,日常行动,两人成行,三人成列齐步走。比当年的戚家军都严格数倍。 李若琏已经把李浩的练兵方法整理成了练兵纪要,呈给了崇祯皇帝,崇祯看了十分惊讶,出宫来到神仙府看了一次,就不住的央求李浩帮他整顿京营,扬言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练出这样的精兵。崇祯皇帝的惯性思维很严重,朱元璋早就把京营指挥权交给了李浩,崇祯好像还没回过味来!没办法,李浩就告诉崇祯,这五百人只是种子,将来都要去带兵,每人带一百人,不出半年就能练出五万能战精兵。 开春的时候李浩让工部派了一批工匠过来,在府里起了两座窑,一个准备烧玻璃,一个准备烧水泥,作为穿越人士,不搞点儿高大上、超前的东西简直对不起自己穿越这一回。水泥只是试制,以后生产不打算在这里,这东西污染太大,李浩可不想把自己的家污染的天天吃灰。玻璃必须在府里,这东西现在可是稀缺玩意儿,能买得起的非富即贵,李浩也没打算短时间内把玻璃的价格降下来,还指望它吃大户呢,所以必须绝对控制在手里。 对于皇家工匠来说,建一个耐高温的窑根本不叫事儿,不到二十天就建好了,彻底晾干了之后就可以用了。 试验了几次,透明的无色玻璃终于烧制成功,当下做了几套玻璃杯、玻璃碗、玻璃盘子送给了崇祯。然后又做了几套,拿到市面上去卖,两千两银子一套,不到半天就卖光了,大明朝没钱?鬼都不信,这个时候的大明,可是世界上妥妥的顺差地位,白银的流入国。有几个不开眼的看上了这些琉璃器,动了歪心思,想据为己有,可看到旁边的飞鱼服和秀春刀,都闭了嘴吧,乖乖的掏钱。真要是不开眼,昭狱的大门随时为他敞开。前阵子锦衣卫抓jianian细可是闹得满城风雨,人抓的都数不过来。 玻璃器制作起来不难,平板玻璃制作可就难了,李浩知道平板玻璃制作方法有两种,牵引法和浮法,浮法目前不考虑,技术难度太大,牵引法对于温度的掌控,牵引技巧等进行了长时间的尝试,终于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技术。皇宫里面不缺金刚石,李浩制作了一把玻璃刀,把玻璃裁成一尺见方的小块和一些比较大的不同等级的方块,来制作玻璃窗。虽然没有合适的钉子,但是对于木匠来说,把玻璃装到做好的木质窗格子上也不是问题,而且装的稳固牢靠,还美观,技艺之纯熟让李浩大为赞赏,想想也是,皇家工匠没点过人的技艺怎么行?何况李浩还顶着个神仙的名头,太祖爷请下来的,当今皇帝都得听他的。能得神仙一句夸奖,那是天大的面子,够他吹一辈子的。 几天的功夫,李浩府里所有的窗户全都换成了玻璃窗,晶莹透亮的玻璃加上雕着花纹的窗格,让所有人都感觉如仙境一般。屋里不再昏暗无光,亮堂的不像话,跟外面没什么区别。窗户底部的三格,上部中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