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腾飞_第十四章 玻璃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玻璃窗 (第2/2页)

还有三格不能动,上面是左右两扇窗,每扇三格,有合页与窗框相连,可以自由开合,窗扇的下部还有销子,正对着销子的窗框上有个小凹槽,销子放下去,窗扇就锁死了,刮风也不怕,十分方便。在后世,这是农家最普通的窗户,可在这个时代,却显得那么的神奇,那么不可思议。

    四个丫鬟春草、春兰、冬梅、冬雪高兴的不得了,叽叽喳喳的打闹着各个屋子里乱窜,这个窗子里看看,那个窗子上摸摸,李浩不但不管,还撺掇,这么没规矩的丫鬟也是头一次见,要在别的府里早就被打断了腿。毕竟还都是孩子,才十三四的年纪,在后世正是无忧无虑的年龄。看着四个玩疯了的丫头片子,李浩乐的没心没肺,管家李姐感觉自己脸上挂不住,直抽抽,怪自己没调教好她们。可这神仙老爷也不让调教他们啊,自己不让他们伺候不说,有啥好吃的、好玩的全给了她们,还时不时的给他们买点漂亮衣服、首饰,这还不算,谁家丫鬟可以随便出府,满大街晃荡?这四位姑奶奶就能,现在好了,这四位在北京城可是出名了,巡街的兵丁都知道这四位,要是看见了,得远远的护着,不能在自己街上出了事儿,否则就连他们上司也兜不住,这还是丫鬟吗?大户的小姐、皇家的公主都没她们快活。

    皇宫的房间太多了,目前的平板玻璃产量太少,所以皇宫里面李浩只给皇帝还有周皇后、还有张皇后和几个贵妃的宫里装了,其他人就顾不过来了。即便这样,玻璃窗在皇宫也掀起了一阵风潮,玻璃窗就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这股风潮很快就刮到了宫外,有身份有地位的都想弄几块玻璃窗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崇祯皇帝有心想赐给几个大臣几组玻璃窗,可一问李浩价格,立马闭上了嘴巴。一块玻璃就得八百两!一个窗户里面是十二块玻璃,大那就是九千六百两,心疼的直呲牙,朝廷都穷的快揭不开锅了,穷奢极欲的搞这些个华而不实的东西,那帮子御史们又有话题弹劾劝谏了,这神仙到底要干啥?

    不能发火,也不敢管,太祖爷请下来的神仙,千叮咛万嘱咐自己要听话,可自己是皇帝,总得知道一些原委吧,于是硬着头皮去问李浩,李浩对崇祯能不能保守秘密还心存疑虑,没有对他说成本,只是告诉他,这个东西好处很多,用处很大,讲了一堆的经济学大道理,听的崇祯头晕脑胀,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哀叹一声,回宫了。

    北京城沸腾了,穷人们没啥感觉,反正买不起。有钱有地位的都在奔走相告,神仙府现在对外出售玻璃窗,一块玻璃八百两,一个窗户十二块,九千六百两银子一个窗户,想安装玻璃窗的就去神仙府找管家李姐登记,然后派人上门安装。别的府里的管家都是老城稳重的男人,神仙府就是不一样,管家是个女的,神仙说了,女人也顶半边天,女人不比男人差。

    头一天登记的人不多,李姐很快就平派了工匠去给装好了。透过这光滑无痕、晶莹剔透的玻璃窗,清清楚楚的看着外面的事物,就感觉玻璃不存在一样。不管外面风雨交加,屋里照样可以安坐,风雨丝毫进不到屋里来。雨水打在玻璃上,在玻璃上弯弯曲曲的往下流,留下一道道的水痕,小孩子趴在窗台上,手指顺着水痕的走向滑动,嘴里咿咿呀呀的哼着没人能听得懂的曲调,这么祥和的场景从来出现过。才过了几天,示范效应就出来了,要求安装玻璃窗的人差点挤爆了神仙府,李姐有些招架不住,哆嗦着找李浩求救,李浩哈哈一笑,找李若琏调来一组锦衣卫,维持秩序,府里的下人全都上阵,四个丫鬟也不例外,在李浩的调教下,他们对于阿拉伯数字早就不陌生了,加减乘除也是得心应手,算数量、算费用、算工期,一个个忙的不亦乐乎。李姐成了北京城炙手可热的人物,甭管是哪家府上的,见了都得恭恭敬敬的喊一声李姐,再也没人敢小瞧她。想欺负她是女流之辈,没见识,吓唬吓唬然后不给钱?那你得看看旁边的锦衣卫干不干,估计昭狱的大门已经向他敞开了。

    半个月的功夫,登记了一百多家,有的一个窗户,有的两个窗户,甚至有的土豪直接装三个窗户,全是先交钱后安装。望着府里堆积如山的银子,一百多万两啊!谁还敢说大明朝没钱?李姐不淡定了,吓得都说不出话来了,所有人都像做梦一样。李若琏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多银子堆在一起的。东院的五百锦衣卫早就被调了过来,如临大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