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开科取士 (第1/2页)
太宗在即位后就十分清醒的认识到,只有选择贤良的人才担任各级官员,才能实现政治清明,民众归心,才能真正的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像我们经常说到的,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十世纪,什么最贵?当然还是人才!人才哪里去找?考试啊,现在如此,千年前也如此!所以太宗最最值得称道的治国措施就是开科取士。真正的让一些有才能的平民百姓通过科举考试,加入到了统治阶级的行列,为宋的全面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历史上有名的吕蒙正,张齐贤,寇准,吕端,赵昌言等人都是通过科举,登上政治舞台,实现自己的报负。 传奇宰相吕蒙正的人生经历,就能充分说明太宗开科取士的重要性。国家的治理,一文一武,缺一不可,虽然大宋在武功方面做的不是很好。但是就宋初而言,国家机构治理人才的缺乏实在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至于后期过份的重文抑武,导致的严重后果不能全部归结到太宗的重文政策上。 吕蒙正(944-1011),字圣功,河南洛阳人。生于后晋开运三年,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古人的生平就是这么记的,不像我们现在公元纪年,简单明了。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太宗征讨太原,吕蒙正被授著作郎,入值史馆。太平兴国五年(980),拜左补阙,知制诰。八年,任参知政事。端拱元年(988年),罢李昉,拜吕蒙正为宰相。吕蒙正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也就是说吕蒙正本性善良,对人和善,尽心尽职,是个好人也是个好官。每论时政,有不允者,必不强力推行。与开国元老赵普同在相位,关系极为融洽。对待老同志尊敬谦虚,不管在任何时期都是一种美德。都会让你的工作锦上添花。淳化二年(991年),谏官宋沆上疏,忤怒太宗,吕蒙正受牵连,被罢贬为吏部尚书。淳化四年,真相大白,复以本官入相。吕蒙正为官清廉,曾有人献古镜,言能照二百里,蒙正笑而却之道:“我脸不过盆子大,安用照二百里!”闻者叹服。也就是此人颇有自知之明,对别人的马屁能有清醒的认识。至道元年(995年),太宗再度罢贬吕蒙正,蒙正以右仆射出判河南府,期间,政尚宽静,事多委任属僚,其总裁定夺而已。老吕同志那是充分的放权,让下属也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真的是一个好上司。真宗即位(998年),吕蒙正被任命为左仆射,为感先帝之恩,蒙正献家财三百万助之朝廷。咸平四年(1001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六年,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过洛阳两次看望吕蒙正,曾问其子中谁可为官。蒙正道:“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吕夷简,真乃宰相器也!”吕夷简后来果然成了宰相,可见其识人之准。同时也说明吕蒙正可是精明至极,唯有真正有才者既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能为国担忧。试想,如果吕蒙正稍有私心,推荐了自己的儿子担任某个重要的官职,一但能不配位,今后出了事情不但让子女会承担责任,自己的一世英名也就完了。推荐了自己的侄儿,虽然不是自己的儿子,但终究是吕家的人。既为国选择了适当的人才,也同时保留了家族的影响,实在是一举二得。才能真正为国家为家族谋长久之利,足见其能力之强。 吕蒙正当初刚被任命为副宰相时,第一天入朝走马上任,意气风发地迈着方步走在大殿上。突然听到有人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说话的人胆子也是够肥的,而面对这盆当头冷水,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装作没事一样走人了并且也没去找找说话的人。但是吕蒙正的铁哥们及好同事就很不满,要追查此人是谁。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追查。下朝以后,吕蒙正的有些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逮住那人。吕蒙正则说:“如果我知道他的姓名,就会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为好。”可见吕蒙正也不是一个器量小的人,对其他人的轻视和出言不逊也能坦然对之。 有一次,宋太宗问吕蒙正谁出使辽国合适,吕蒙正推荐了一陈姓官员,宋太宗觉得不合适,就没有同意。第二天,宋太宗问起人选的事,吕蒙正又以此人呈上,宋太宗再次否决了。当第三次问及时,他仍以此人呈上,气得宋太宗把呈上的文书扔到地上,十分不高兴:“卿为什么这么固执呢?”吕蒙正说:“臣不是固执,而是陛下不能体察谅解啊。”并且再次说道:“臣只是认为这个人是最合适任用的人选,其他的人在这件事情上都不及他。臣不愿用阿谀献媚盲目听从皇上的意见,以致耽误国事。”同僚们屏气不敢言。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人说:“吕蒙正的气量是我不如的啊。”此外,大气的吕蒙正还向朝廷推荐了经常说他坏话的老同学温仲舒等人,可见吕蒙正一心为国的高尚人格。试想,我们在生活中如果有人和你作对,你也经常受气,还会想到向上级推荐此人?如果有,那基本上你肯定能成一番大事业了,肯定会高朋满座,诸事皆顺了。所以适当的了解一些历史,了解一些先贤的事迹,对我们日常的行事还是有帮助的。 当时有个叫富言的人,是吕蒙正的宾客,也就是算是吕家的随从吧。一天富言告诉吕蒙正说:“我的儿子十几岁,想让他入书院读点书,长点见识。”吕蒙正想也不想就答应了他。一天见到富言的儿子后吕蒙正惊叹说:“你的这个儿子将来名位与我相似,而功勋事业会远远超过我,认为这个小孩今后也能位极人臣并且作出更大的成就。”于是吕蒙正令富言的儿子与吕蒙正自己的几个儿子一起学习,并且对他供给很优厚,十分照顾富言的这个儿子。富言的儿子是谁呢?他就是北宋时的著名宰相富弼。而且正如吕蒙正所言后来富弼两次任宰相,在大宋的政治角斗场上和范仲淹等人一起掀起变法的浪潮,最终也是以司徒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