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百五十一章 最后的斗争 (二) (第2/2页)
耀史册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张弘范看到这首诗,知道了文天祥的决绝,只好苦笑一声。再想别的办法。张弘范找到了张世杰的外甥韩某,让他几次去招降张世杰,张世杰历数了古代的忠臣良将之后说:“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拒绝了自己外甥的动员。这样的绝境之下,宋军仍然宁死不降!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张弘范就只好来硬的了。对付宋军这种用绳子锁在一起的船,读过《三国演义》的我们都知道标准答案,那就是用火。张弘范于是就弄了几艘火船去烧张世杰的水寨。不过,张世杰预先早就做了准备,在所有战舰上都涂了厚厚的海泥,火烧不透,另外还在每艘船上配备了长竿,火船来的时候能用长竿顶住船不让它烧到宋军的船。这当然不是因为张世杰也读过《三国演义》,那会还没有这本书呢,而是因为张世杰之前在焦山海战的时候就曾经吃过战船连环被火烧的亏,这次长了记性。《宋史·瀛国公纪》中记载:“(元军)以舟载茅,沃以膏脂,乘风纵火焚之。(宋军)舰皆涂泥,缚长木以拒火舟,火不能烧。” 双方这样僵持了十几天,其实也不能说是僵持了,宋军完全就是被动等挨打的造型,根本无法对元军开展攻击。时间很快来到了二月初。张弘范终于下定决心进攻宋军。《昭忠录·陆秀夫等传》中载:“四日定议进攻。初五日,三面进逼水寨。”张弘范下了作战部署,下令众将以自己座船上击鼓声音为号令,鼓声一起马上进攻。二月初六,张弘范所率领的元朝海军分三面悄然围住了宋军的水寨。此时张弘范座船鼓声响起,宋军还以为是元军在宴饮,就没当回事。《淮阳献武王庙堂之碑》中载:“乐作,宋人以为且宴,少懈。”然而张弘范率领的元军突然暴起,开始攻击宋军海船,“顷刻迸破七舟,宋师大溃。”宋军经过十几天缺水的折磨早就已经士气低落,无力再战。此时元军攻上来,宋军乱作一团。处于整个水寨中央的皇帝座舰因为体型太大,无法转圜,被外面的船只隔开也动不了。 此时皇帝座舰上,除了皇帝赵昺以外,还有左丞相陆秀夫以及他的家眷和一些宫人。陆秀夫看到了宋军在元军攻击下乱作一团,他知道,这艘皇帝座舰是冲不出去了,最后的时刻到来了。 陆秀夫平静的让自己的妻儿先跳下海,然后,对着只有八岁的小皇帝说:“官家,事危矣,奈何?”(《经世大典》)奈何?还能奈何?建立319年的宋朝,至此已经再也没有能够抵抗元朝的力量了,连年的辗转和多日的缺水,已经让宋朝的军民早已处于崩溃边缘。一路以来,连战连败,甚至让元军一路追到了大海上。如今身处茫茫大海,即使走,还能走到何处去? 罢了罢了,官家,让臣随你去吧。陆秀夫把玉玺捆在小皇帝的身上,自己抱起小皇帝,纵身一跃,跳入了茫茫大海之中。(“丞相陆秀夫先沉妻子于水,乃奏幼主死社稷,以金玺系主腰,秀夫抱赴水死之。”《昭忠录·陆秀夫等传》)从此,宋朝彻底灭亡,结束了自己319年的国运。宋朝的军民看到了陆秀夫和皇帝投海,也纷纷跳海自尽。他们走到这里,已经是一群失去了希望的人,他们在长期的漂泊和苦战中早已面无人色,整日都在生死边缘挣扎。所有人都只有心头的一丝信念在支撑着。如今,宋朝最后一位皇帝已经跳海,残存的大宋军民心里的信念终于破灭了。他们已经不愿再逃亡了,也不愿再挣扎了,更不愿被元军抓走作为俘虏屈辱的渡过后半生。如果陨灭就是他们最终的命运,那么就在这里,直面命运吧。 十万军民跳海身亡的尸体,几天后浮起来,几乎堵塞了崖门的水路。“十日浮水之尸十徐万”(《经世大典》)。而南宋这个名称,也随着这十万人的投海,而化为了故纸堆中的记忆,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痕。 张世杰在崖山海战中砍断了绳索,带着十余艘军舰逃了出去,可是在海上遇到了飓风,最终淹死在平章山下。《宋史·张世杰传》中说:“世杰乃断维,以十余舰夺港去。后还收兵崖山,······俄飓风坏舟,溺死平章山下。”他虽然军事上犯了一些错误,可是他还是为了他所捍卫的东西,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张世杰,不负忠烈之名!南宋灭亡的最后一战,至此落下帷幕。宋军在崖山所留下的,是十万余具尸体,和八百多艘战舰。 南宋最后的军队,在崖山海战中,虽然犯了很多军事上的错误,但是他们在国破家亡、孤立无援的绝望之下,宁死不降,与元军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血,铸就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不屈而悲壮的丰碑。它意味着:我们也许可以被战胜,但是永远不能被打倒!他们每一个人,都值得彪炳史册,光耀千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