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王师又一年_第八章 连角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连角起 (第2/3页)

/br>
    接着范仲淹打开了晏殊写给自己的信件,看了信件上面的内容,在思索一番之后,还是拿起了一把精美的匕首,将那封密旨拿过,撬起了封在接口的蜡印。

    打开整个信封,里面有着一封黄色书纸丹色笔墨书写的一封密旨。只见得敕令在前,焚毁收尾。字字句句无不像那颜色一般的醒人眼目,更加深入人心。就在范仲淹看完皇上的密旨之后,整个人都有着一种说不出的言语,思索片刻之后,还是如释重负的决定按照皇上的旨意去办。

    “你们两个进来吧。”范仲淹向着帷帐外面的包拯和狄青喊道。

    二人进入帅帐,看着一脸凝重的范仲淹,二人此时也是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

    “皇上让我们主动出击西夏,争取在今年彻底解决这个隐患,二位大人有何高见?”范仲淹说道。

    “皇上已经驳回了大人关于坚守防线的建议,所以我们这次别无退路。”包拯说道。

    “大人,我西北边军一定可以击退敌军,请大人放心,我一定带领康定军拿下兴庆府,马踏贺兰山。”狄青则在一旁请愿。

    “马踏贺兰山?我准备再次上书皇上,等到我西北防御体系形成了在进攻,到那时也不迟的。”范仲淹还是坚持着自己的观点。

    “范大人,已经来不及了,韩琦经略使已经带领十万禁军出征,此次我们主动的是从燕云十六州对峙辽国的精锐之师,王师此定西北,沙场征夫不悔。”包拯说道,“况且,明天还有着圣旨要宣读。”

    “大人,请三思。”狄青也在一旁劝谏着。

    ——

    同样是在黑夜,灯火通明的大殿之内,与那昏暗的帅帐之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元昊一身长袍披于身上,一旁的大臣野利仁荣,杨守素,野利遇乞,野利刚浪棱等文臣武将均站在了李元昊的身旁。

    “刚刚接到潜伏在大宋内部斥候的密报,赵祯已经命令韩琦率领十万大军丛东京汴梁出发,大约还有十二天的时间就会到达延州,到时候,宋庭的禁军与边军合兵一处,我们将要足足面对十五万的宋军,此次我们要想抵御如此多的大军,我们必须倾尽全国的兵力。”杨守素在一旁分析道。

    “杨大人,此次我要御驾亲征,就不用做出任何的战略部署了。”李元昊在一旁打断了杨守素的发言。

    “老臣还望陛下三思,你毕竟为堂堂的一国之君,要是在战场上遭遇什么的不测,那么我等一众臣子,就是真正的万死莫辞了。”野利仁荣说道。

    “大人不必多言,此次赵祯是要用我的脑袋给辽国人看的,如果我将自己的脑袋拱手送人的话,那才是真正的伤心至极。我等御驾亲征,众位卿家随我君臣同心定能一举大败宋军。”李元昊说道。

    “启奏陛下,我等兄弟二人奉命已经从西昌回纥,吐蕃等地征召当地的士兵足足三万余人,并且新训练的三万党项步兵已经形成了战斗力,现在我军有骑兵三万,步兵九万,步跋子一万余人,铁鹞子七千余人。当有与之和宋军的一战之力。况且宋军缺少骑兵,根本与我军完完全全没有任何的可比之性。”野利遇乞在一旁说道。

    “照这么说来,我军的确与宋军的差距不是很大,况且宋军的统帅范仲淹是一个及其保守而且不敢冒险的人,他一定会将宋军分散开来,像现在这样,恶狠狠的定住我们的前线,让我们举步维艰。陛下,我建议在国内留下三万军队分别驻守于关键城池,其余的部队全部出征,在延州前方设立伏兵,此次定能全歼所有的宋军。”野利刚浪棱在一旁说道。

    “不,此次国内我只留一万精锐用于抵挡来自于辽国的威胁,通知其余的城池,让他们用好城里的捕快衙役维持好秩序就可以了。”李元昊说道,“对了,兴庆府可以留下两千的宫廷禁军。”

    “皇上圣明。”众臣一齐向着李元昊下跪朝拜。

    “你们有没有发现,范仲淹现在仅凭不到六万的厢军就抵挡住我十万大军的前进步伐,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低估了此人。另外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当年我家祖上的姓乃是大唐僖宗皇帝所赐,现在就去拿回属于我李氏的天下吧。”李元昊笑着离开了大殿,群臣皆大为震惊。皇上不是已经改名了吗?怎么又会姓起了李

    哎!姓什么重要吗?毕竟他想要拥有的东西是天下。

    一群大臣也随之退出了那皇宫大殿。

    ——

    在延州大营之内,范仲淹静静地看着书案上的欧阳修的那一封书信,他很清楚,要是这次战争的失败会给整个大宋带来什么。

    “你们二位也别站着了,赶快来坐吧,我这里不是中书省,不用那么的拘谨。”范仲淹则是示意包拯和狄青坐下。

    “二位大人年纪相差十岁,我又与包拯的年龄相差十岁,这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啊。”范仲淹说道,“在我刚刚入仕的时候,我遇见了我的恩师,寇准寇大人,寇公大人当时刚刚与辽国完成了澶渊之盟。寇大人因为在当时力挺真宗皇帝主战,这与王钦若,丁渭等大人的政见不和,在澶渊之盟后,寇大人被罢免了宰相。然就在此时,我遇见了寇大人,他对我说,为天下苍生计,为社稷黎明计,为乾坤日月计。”

    “大人觉着此时与西夏开战不妥?”包拯问道。

    “就在半年之前,我刚刚上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那个时候,李元昊手里不过只是拥有一支七万人的部队,现在根据各方的情报综合来看,西夏的主力军队不会小于十二万,并且还有一部分回纥人,吐蕃人组成的军队。这还只是我们所知道的,最令我感到害怕的还是那西夏的骑兵,这些骑兵与辽国的骑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