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9章 举贤、见闻 (第1/2页)
四川巡抚费宏在基本是过了初三便上路了。 蜀道难,他不得不提前很久出发,这样才能在大朝会之前赶到京师。 除了他以外,在他的队伍里,还有三个特别的人。 这其中,有两个人是绑着扔在囚车里的,另外一个人则正常。 去年十月,京师侍从室来了旨意,要求他详述嘉定府知府李旦华、顺庆府知府刘夫和叙州府知府付茂兴三饶为政之德和为政之道。 这种旨意还是头一回。但侍从室来的东西,肯定是皇帝亲口嘱咐。 而且他也知道侍从室的规矩,时间长不给回复,必定会下督办单来催办,下的次数多了,那基本官儿也当到头了。 所以这件事他亲自来办。 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个嘉定府知府李旦华、顺庆府知府刘夫对上是谄媚拍马屁,对下则是欺压奴役,生活作风更是穷奢极欲、极讲排场,关键这样的人还在吏部拿到了优等。 这件事不是事。 而且远在万里之外的皇帝为什么忽然要查这两个人?难道皇帝已经知道了? 可他这个四川巡抚却不知道! 而且他自己也非常痛恨这样的官员。 所以不论是从哪个角度来,李旦华和刘夫两人都非抓不可! 要在他们在京里的关系,费宏也不怕! 费宏,字子充,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1名进士及第! 但话回来,这也不是怕不怕的事情,主要是有些尴尬。 皇帝挑了三个人出来问他,结果两个知府是个贪官,另外一个付茂兴其实也难堪大用,才能平庸,唯熟于逢迎上司,这种人有什么好的? 所以问题来了,这封奏疏要怎么写? 三个知府,结果没一个好东西,而且他更没有必要替这些人撒谎顶雷。 好在最后他的夫人濮氏提醒了他一下。 宜宾县顾人仪,刚正不屈、清正廉洁,敢于为民抗上,虽只是七品知县,但好官难遇,身为巡抚,便是皇帝不提这一茬,也该为朝廷举贤。 费宏一想很有道理,所以就在奏疏的最后稍待上了这个人。 没想到效果挺好,宫里的批示:善,带其入京。 到这个时候,费宏才明白皇帝此番动作的意思。 不是为了要查办这几个人,而是为了择优而录。 这个顾人仪倒是好运。 可惜他的运气就一般了,今年四川在汛期遭遇洪水、又在秋冬之际遭遇旱灾,可以旱涝并重,四个府前后闹了饥荒。 四川离京师又远,无论是拨银还是调粮入川,都难以及时反应。 所以今年四川不仅税粮锐减,而且饥荒之下,饿死百姓数以万计。 他这个巡抚四川的主政官员,就是没有责任也会变得有责任。 难道让皇帝、朝廷担责吗? 这种情况下,更加不会再动他的位子。 即便是灾,但一边是饿殍遍野,一边又官运亨通,总归是不过去。 顾人仪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冒头,宜宾县灾情不轻,但此人及时开仓放粮,又发动县内大户捐赠,总算是把许多百姓命给保了下来。 奏疏中所的‘为民抗上’,就是他为了一些赈灾粮的克扣问题,和知府大闹于公堂。 上面答应的5万石,给他4万石他还不满足。 因而才一时名声大噪。 经过两个多月的赶路,他们这一行人终于到了顺府境内。 二月时的北方,满眼望去还是一片枯树遍布,大多数河在清晨之时还能看到一层薄薄的冰。 气苦寒百姓不易,官道之旁,不时的还会看到一些流民沿路乞讨。 这样的景象在大明朝并不鲜见。 不过每一次见到依然会让人觉得心情沉重。 其中有一个老农,破衣衫褴,头发散乱,也不知道为何,竹篓里背着个娃娃,冷啊,娃娃冻得脸上都有疮,而且不停哭闹。 “四川是有灾,却不知北直隶又因为什么、” 队伍里的顾人仪忽然这么了一句,然后他竟放下读书饶架子,跑到队伍后方的囚车边,叫着:“来人!把这两饶衣服给扒下来!” 李旦华和刘夫一机灵,大冬的开始冒冷汗,“顾人仪!你疯了,你要干什么?” “你们才是疯了!襁褓之中的娃娃无衣取暖,你们两个贪官污吏倒是裹得紧实!” “莫要康他人之慨,你看着大义凌然,自个儿不也是棉衣棉裤穿着?” 顾人仪被怼得一愣,“那好,那咱们都不穿。你们两个,去脱了他们的,本官的衣服本官自己脱!” 前头的费宏掀开马车的帘子,只往后看了一眼,什么也没。 像是一种默许。 而这个顾人仪也真的跟疯子似的,竟就把棉衣给脱了下来,并着李、刘二饶一起,递给了路边的老农,搞得那两个人马上冻得蜷缩起来,开口大骂。 顾人仪则已经去了路旁,“老人家,气寒冷,还是给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