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_第429章 举贤、见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29章 举贤、见闻 (第2/2页)

孙儿穿上。”

    这个场景并不会让真正的仁者产生成就感,而只会觉得世事艰难,民生之苦。

    “多谢官爷、多谢官爷。”

    老者给顾人仪叩头,叩得让人心酸。

    可惜顾人仪这一路上发了不少粮食,搞得此时他都有些饿。怀里是一点儿干粮都没有了。

    “老人家,这大冬,你们要去哪里?”

    老者:“去京师。”

    “去投奔?”

    “不是,听村里的人,京师做活的地方,我想去挣些工钱。”

    “可……怎么这个时候出发?”

    这时候后面跟上了一两个男子,走到这里也有些气喘,蹲下:“粮食吃完了,再不去做工,就要饿死了。”

    顾人仪叹气,“此处离京师还有百十里路程,你们……”

    “官爷……想必也是进京的队伍。近来各地入京的人多,我们反正一边要饭,一边过去,到了京师再。”

    老者默默地再给自己孙子套衣服,衣服很大,正好一圈一圈套暖和些,也因为这样,娃娃不再哭闹了。

    顾人仪没想到这男子还知道些朝廷的事,便:“当今圣上爱民如子,河北之地的民牧逐渐也在取消……你们,你们再坚持些,往后肯定会更好。”

    “涿县的民牧去年便取消了。”老者快速道。

    顾人仪一惊,“那为何还只能乞讨?”

    “取消民牧,朝廷就要回收马匹,老儿养的马不合格,只能罚钱,原先的几亩薄田也只能卖了。”

    若顾人仪还是刚出京的进士,他大概听不出内涵,

    但他已经当了六年知县了。

    什么叫不合格?

    什么又叫合格?

    这里面可cao作的空间大了去了。

    但这么一想,顾人仪心中颇为震撼,偏头问其他人,“你们……你们也是?”

    众人沉默以对。

    ……

    ……

    “中丞,属下想迟些入京。”

    在一处亭子中,顾人仪跪在端坐诸位的费宏面前。

    费宏吃着很硬的干粮,就着水,连续的赶路,其实他的气色也不是很好,“义山,你为何为官?”

    “自然是上效君父,下安黎庶。”

    “想不想升官?”

    “中丞信也好,不信也好。下官六年知县,从未想过升官之事。”

    费宏叹了气,“你该想的。你若欲为百姓做更多的事,就该想。当年,陛下还是太子时,便鼓励东宫官员磨练本领,以便能够坐上更高阶的位置。你一个的七品知县,就是跑断了腿、破了嘴,又能够救几个人?京里的人常,欲谋官先谋身。这句话并非没有道理,就要看你怎么理解。”

    顾人仪磕了个头,“下官自然明白中丞提点之意。但七年前,下官赴京赶考、六年前,下官远行赴任,当时京畿之地已经推行改牧为农,还民于田之策,下官本以为此次入京,能看到炊烟鸟鸟,却不想还是流民沿道而乞讨。下官实在不解,若是不解开这一点疑惑,即便是金銮殿上子亲自问道,下官也只能支支吾吾,不知如何作答,到那时一样是丢中丞的脸面。”

    费宏略带深意的看了这个壮年官员一眼。

    “……那你去的时候,不要穿官服,并且带两个人吧。到了京师,就到养育巷来找本官。再有,不要耽搁太久,务必在三月之前入京。”

    顾人仪大喜,“谢过中丞!”

    费宏其实还有话要,他站起身,负手背对着他。

    大概好一会儿,他才忽然转身,而眼神已经变得极为认真。

    “顺府的事,你可以问、可以看、甚至可以上奏,三月的大朝会本就是陛下问道下。但是此处为京畿,京畿之地关系盘根错节,很多人、很多事不仅仅是李旦华、刘夫这两个贪官那么简单,有时甚至会涉及到宫里。

    你在四川抗上,到底,是本官这个巡抚在为你扛着。但到了京师,你这个七品,太,本官这个巡抚也太,若还是如以往一般,怕是很难护住你。但话回来,圣子在朝,一个七品的官之言,子反而更为相信,因而不准又很大,这其中之要害,你要把握的准。”

    顾人仪一身正气,“下官只下官看到的、确信的。既是圣子,必定辨得了忠jianian。”

    “本官不是这个意思。”

    “那中丞何意?”

    费宏把他扶了起来,他要句心底的话,“义山,今上资卓绝,谋众断独,做事、派官都有自己的安排,所以这不是辨不辨忠jianian的问题,这是你是否打乱陛下安排的问题。你可明白?”

    “那……这些事,陛下是知道,还是不知道?”顾人仪满脸疑惑的问。

    但费宏却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桉。

    不过京师这地方,从来复杂,本身就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明确答桉的。

    而饶命运就是在这种不确定的岔口,走出完全不同的风景。

    只是,顾人仪不懂的是,中丞的京畿之地,盘根错节指的又是什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