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凌十九(七) (第5/5页)
,翻滚折骨。 那时的乐采还未完全有自由之身,她被迫扎根于云上,只能在天边隔着云海与他相望。 她就那样看着他自由地沉浮于尘世,再看着他清风般超脱于尘外。 看他笑嘻嘻地挎来了匹白色骏马,又看着他热情地驰骋于万里黄沙。 大漠无边孤烟下,独他能如玉无暇。 穿于晨日,再穿于暝霞。 她在白云上瞧着这一切,觉得好不真切。 看着他,就像看着一张虚假而摸不着的画。 也瞧着像是自己正在那遥不可及的深沉大地上纵马疾驰,蹄踏白日和黄沙。 她在云上见过他书生咏,也见过他举战枪。 白衣时胜雪,肃容时如松。 她不知是否在那个深沉大地上还会有如他一般的人。 她想要在他身边驰骋的人是她。 所以她才会那么努力。 但关于想要这件事,她会守着这个秘密,直到她死去。 她也害怕,害怕她的欲望会把她想要的东西一步一步推远。 她身处雾中,灰蒙蒙的,伸手不见五指,向前寻不到方向,向后追不到来路。 她对一切一无所知,但是又对一切全然自以为是。 她有时也会感慨项清河和小梨花的故事。 项清河曾经爱上的那树梨花,就是怀窈。 但也不能说是爱,他说更像是感恩。感恩她在他最绝望的时候救了他。 只不过感恩的对象太过美好,让他心中反而滋生出了迷恋。 亵渎了这份恩义。 于是他选择了断绝,宁愿独自承受自苦和愧疚,让磋磨蚕食他的心灵。 以至于后来的乐采总是在想: 如果如今的她是那时的项清河,那那时的她会做些什么? 会制造出更多的选择吗? 如果这个秘密让那树小梨花知晓,他们之间形同陌路的结果会有不一样吗? 但答案总是:不会的。 他永远不会摒弃他自己,他还是会循规蹈矩地做着他自己。 他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无论出现了什么选择,他的选择永远都会是当时那个他心底倾斜的想法。 它总是会在最关键的时刻跳出来证实他彼时的需要。 除非,他回到过去,但他已不再是他。 他抛弃了当时那个状态对于自己最真实的渴求。 但抛开那些丝丝缕缕空而泛泛的东西,乐采总在追寻的,还是做一个如浮黎一般自在的人。 可直到她见过许多人,她才明白,就算如他那般自由,亦不是真正的自由。 月升也不可避免会沉落。 而说起乐采和浮黎之前更多的过去,因为浮黎真君是云崖上大遥先的原因,所以他不得不顺从来自无形大官云中君的旨意。在周而复始的朝暮间,承受着来自万千云崖生民的万世朝拜。 可能也正是因此,他才会在途径东川偏隅时因见她长得艳绝天地,而将她连根拔去,栽种在了他日日端坐的那簇浓白的云朵边。去陪他打发他那被供奉的惨淡孤寂的日日年年。 而她也着实卖力,堪堪百年,便依靠自己长出了双手和双脚。从而身心因不必再受扎根纠缠而霎时间落得轻盈。 她欣然于不必再去忍受云端与大地之隔将她困束的变化。也迷醉于不再只是遥遥相望着这纷纷扰扰又热热闹闹的尘世间,所带给她的如被刀割般沉痛的朦胧。 所以她也在期待大雾消散。 而大雾也着实听话,真的在顺着心意向外生长。 于是它结成了一张网。那张网,打结的,是她清醒与愚钝相互交织着的,她的余生。 她始终盯着那张网,盯着它在尾端遥遥裹紧,再拧回心脏。 可能是某一天的月色醉眼,他跟她说,说她不该离开东川。 如果她不离开,就不会经历后面那许多人许多事。 如果没有经历后面那许多人许多事,就不会生出这许多伤情。 如果没有生出这许多伤情,亦或许就不会像如今这般看惯了死别和生离,冷心冷情,将生灵做得了无生趣。 他跟她说这些话的时候,乐采觉得他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叫浮黎,是云崖上的遥先,是众云上大士振臂高呼的真君,是他将她拔了上来。 但她也曾觉得被击中,他比项清河还要看清她自己,可她也觉得委屈,他好像从未明白她,远远没有项清河明白她。 思绪拉回,江面仍波光粼粼,浮黎也还在处理他的公务。 云上的人少有知晓如今真君府上乐采暂代的消息,但现下浮黎在她身边,理应浮黎直接处理。 只是她想起那传音羽对她时那大大的的几个字“无事请静音,无事请静音”,她就来气。 她本来还忐忑那传音羽用不上,瞧瞧现在眉飞色舞的,这不是用的挺好,还说什么“我随时在,我随时在”,感情都是在别人身上随时在,就在她那就是无事请静音。 正腹诽,眼角瞥见了一道白光闪过,乐采和清河咻地上前,却看见是暗巷中有一个白发女子。 那女子手持一把长约三尺的银色软尺,在黑夜中挥动时会如游蛇般盘旋前进反复闪过凌厉的白光。 长庚灯闪过她面颊的那一刻,让女子隐在黑暗中未施丝毫粉黛却堪称国色的面庞显露了出来,肤若冬日冰雪,眉如含黛远山,眸若秋映剪水,鼻若铃铛,嘴角含春,怎非不是天上人。 长庚灯在她身前再次一闪而过。 只见她凹凸有致,行走间仙姿婀娜妙曼,让人难以分辨其大概的年纪,她身上既有少女的澄澈,又有妇女的韵味,她于夜色中高挑玉立,一身月白色织金烟纱裙,柔顺笔直的银发长至腰下,腰肢如弱柳扶风般不堪盈盈一握。 她手持长尺,又为她的魅惑天成增加了几分英姿飒气。 连乐采都看呆了去。 但却觉得她十分眼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