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散记四 仙人论境(徐堰兵篇) (第1/2页)
“众生颠沛之于世存百道亦不过二十六境界,下界十八境,中界六境,上界二境矣”,贺抱朴手凝一朵真气化花口若悬河使得眼前中年目瞪口呆。徐堰兵与之论境本就恍若听天书,若非与这华发道人一见如故又甚新奇这水上道观的一草一木何以长存,怎耐得如此枯坐,于是乎佯装个愿闻其详的微妙表情坐驰再等华发滔滔不绝。只见华发五指缓开真花尽散,天心处滚滚乌云骤然有一道金光沉鳞竞跃,竟恰好笼罩二人。 华发一抚须,油光满面道:“世人戕害彼此而皆不得利是谓从九,贫道以为此境界与五十步笑百步的正九境皆为无境者,气运低微德行恶劣已然退离了天道。至于从八与正八亦是虚与委蛇之辈,大多皆屡次求人而不愿出力,人求则闭门不见矣,此二境者狡兔死良狗烹,只可同苦不能同甘呐,可惜大约四成芸芸皆处在从九从八境。嘿嘿,从七境与正七境则是妥妥的人境之始,七境之人多插标卖首宣称君子之交淡如水,却私底下组织一些甘若醴的小人之举,言行不一差强人意,就如那些门庭世家的公子哥一般,稍有不顺之意便暴露小肚鸡肠的德性,从六境与正六境则是与人笑脸相迎处处恭维,他人若有求必是先承应使人心悦诚服,却压根不做实事处事圆滑如水,对方也只能哑巴吃黄连私底下七窍生烟。” 徐堰兵瞥了一眼玉净盏里热腾腾的碎银子,摩挲了一圈盏边,笑道:“晚辈曾从《冶道子》中听闻此番境界之说,从九正九至从一正一共十八境界,十八境之上便仅有天人感应之说而与德行不直接挂钩,那时还自以为是班门弄斧写过一篇《三界境》,心想一定要写他个九九八十一境才好,动笔方才知晓自己只是个武夫,其中道理奥雅难通,第一个境界便首当其冲无从下手了,如今听得前辈所言当真是小巫见大巫。” 贺抱朴已是玉清境,便是妥妥的天人第一境,道庭谓之“真仙”。此境是中界首境,与下界十八境自然是判若云泥,“确矣,且不说撇开后者的从五境至正一境皆是德行之渐长,若无先天精神的天人感应或儒释所谓的种种,即便是圣人即便膂力惊人也最多不过正一境。所谓十八境之上无德行也不无道理,其多数不作恶多端分为两种情状:其一是入了金刚境懂得气运之道,害怕折了自身的气运波及境界,另一则是入了我这般境地即下界十八境之上,便摆脱了气运,可恶贯却要受天道压制,自然如履薄冰。” 道庭追寻三统与抱朴,微弱地有了此种自然感知才算登堂入室,贺抱朴则滔滔不绝于从九境至正一境翻来覆去讲了个底朝天,又将正一境中的一品四境逐一而论,金刚指玄天象陆地神仙境,从天人感应至天人合一,从龟息至胎息再到内丹外丹,闭目可内视,出窍能分神,仙药符箓佐飞升,兵解丹解入地仙,直把徐堰兵听得心神不宁,自己磨砺修行可从未如此繁琐。后者坐驰许久,回过神已论至上界二境。 “这老头看着温文尔雅,怎如此饶舌,倒不如再让我承受一次拒北城来的痛快,还有完没完”,徐堰兵腹诽,若让贺抱朴听到这番话还不得咬牙切齿。 “嘿嘿,上界二境名曰下天道与上天道,皆是传说中的境界,下天道境依旧受天道压制,而上天道境则在摆脱了气运的层次上不再受天道压制。世人以蠡测海自以为陆地天人境便是终境,殊不知其上还有八境,天道无穷矣,而今诸人连读书都不曾一字一句仔细琢磨,又何以担当大任?当初从二境就有诳辈以圣人自居,二者差距可见一斑,伪境也坐井观天,人心不足蛇吞象呐”,贺抱朴叹息一声。 徐堰兵愕然,“超脱了天道,岂非凌驾之上?前辈,其本身是否成为了天道?若是真入了那般境界,仇家世代岂不是都要遭受无妄之灾?” 贺抱朴终于不再对着徐堰兵喷口水,思索片刻才超然道:“天道自然而然,超越天道自然发觉没有比天道更完满的规则,便只超越而非损之,入了那般境界,哪还有什么家仇国恨放不下呐。好了,这论境不论口舌便是落了下乘,贫道自然要遵循规则,既已过了口舌之争,便是重头戏了。” 只见得华发转手轻挥,天心处滚滚乌云皆退散,露出一道天门,二人不知觉间相隔百步,华发对徐堰兵行了个道门长辈对晚辈的礼,待徐堰兵回礼,贺抱朴莞尔一笑声如洪钟:“请!” 一百步。 贺抱朴负手而立不作功势,二人静对,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徐堰兵欲分枪神出体却被贺抱朴内力压制后奉劝了一句“既是论境则用本体”,对视约莫一盏茶功夫,徐堰兵率先蝴蝶枪步步蜻蜓点水刹那留下几卷宽涟,步法已在轻功游叶之上。贺抱朴信手一挥内力化作两条蛟龙阻拦湖陆二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