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 (第4/4页)
了这个营生,而我们姐弟三人都是靠这个读了书并且在学校里衣食无忧(自己过得寒酸是因为从小的习惯,不是没有钱花)。一直到92年之前,我的生活都是在村子里那个两个联排的院子里。爷爷奶奶住在西院,爸爸mama住在东院。而我住在爷爷奶奶院子里的小西屋和二姑住一起,那时二姑还没有出嫁。mama总是有干不完的家务和地里的活计。可能是太小了,记不得小弟小时候的事情,也可能是他出生后我白天大部分在上学了,后来又住在学校不怎么在一起。关于这段时间的记忆,大弟和小弟之间的事情可能比较多。只记得大弟从小脾气倔,而小弟就是隐忍不发。一次不知道为什么和大弟闹别扭他把我的作业搞坏了,傍晚爸爸拿着烧火的棍子要打他,他居然也不躲也不跑还脾气倔得和老爸顶着干,气得老爸把棍子打在台阶上很粗的棍子打成了两节。小弟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喜欢玩陀螺,爸爸虽然是木匠,可是就已经很忙顾不上帮他做一个了(我和大弟小时候的一些这类的玩具,爸爸和爷爷还是有耐心和时间帮我们做的)。他自己找木头,找斧子自己做(这些工具和材料我家是不缺的,而且斧子绝对的锋利和专业),以至于他那么小,不小心砍伤了自己的手,半下午的时候就我自己在家,看到他脸色惨白的藏着手爬梯子要到西院躲起来(那是奶奶爷爷已经搬离了西院,基本没人在家)。我觉得他可能是看到手了,但是他不给我看,辛亏没多久爸爸回来我告诉了,带到医生那里是据说食指的背部被砍的快露出了骨头,缝了好几针,就这他都忍着不哭。 父母给每个孩子的爱肯定是各有不同的。对于我,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的灌输也是很强大的。爸爸发现我写字不衣旁(比如袄的偏旁)和不示旁(比如礼的偏旁)分不清,他告诉我一个是衣的变形,所以多和衣服有关;一个是示的变形,所以多和示范有关。就是不衣旁和不示旁这种叫法我也只听他讲过,此后没有在任何的书籍或字典见过,可是我也是再也没有记错过这两个部首。家里总是有读不完的书这一点在前面已经详细的讲过了。记得我小升初的时候,分两次考试,第一我刚刚过线可以参加重点初中的复试,爸爸查到我的分数很惨,照此发展是绝没有可能考到重点初中的。距离复试也就几周的时间,爸爸给我找了一些数学的习题大量练习,还送我去参加了一位老太太的类似奥数的辅导班。那时候也没有什么辅导班,就是知道人家擅长教这类的题目,只学了一两次,可是就像是突然打开了我数学的大门。而语文是没有办法补习的,可是老爸依然方法独到,考试之前他和我说,语文主要是作文,作文怎么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用成语和修辞方法,比如比喻排比。而我恰恰在复试时想到他的叮嘱,在作文里加了三个成语。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我以不错的成绩考进了重点初中,这里的爸爸派教学方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高中和高考爸爸给以我的学习方面的指导已经不是他的能力可以做到的了,但是他把我弄到了中学最好的班主任的班里。之后他还会读我大学时的化学笔记,试图明白记得什么;还读我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想要明白我的专业;我在家听英语新闻时,问我是不是听得懂;工作后关心我能否评上个院士(此处是我捂脸的表情)。他贯穿始终的理念就是读书,只要是读书就是对的,不用在乎村里人的眼光,读书几十年又怎样?
老爸对于大弟的爱在我记忆里,有他考上重点高中的自豪(我和小弟都没能有这个荣幸),他考了公务员时的喜悦,一些具体细节我没有记忆了,可能小学时的这些教育理念及方法也都惠及他了吧。而对于小弟的关爱是我是记忆深刻的,我们儿时都没有过生日买蛋糕这样的待遇,唯独小弟腊月二十三的生日,有一次爸爸特地从县城买了一个小小的蛋糕,给小弟过生日。当然蛋糕没有那么好吃,也小的可怜,可能小弟太小都不记得,可那是我至今记得的一个生日蛋糕。当然,我们儿时并不缺吃的,像是烧饼、油条总是经常能吃到。对于小弟的教育,他曾经几次想不读专升本,几次不想去念书了,留在家里帮爸爸干活,但是都被爸爸赶回了学校。小弟本科毕业后,爸爸一度还想他能读研究生。而我更是读完硕士,工作,又去读博士,强大的教育理念支撑他们能够理解我们这些农村里另类的生活方式。 mama因为家庭的原因只读书三年级,但是这不影响她读书,算账(我们家的卖东西她很少算错,这点我都不能做到)。我觉得我遗传了mama的体育能力差,我的体育特别差,从小不会跳皮筋,不会踢毽子,不会骑自行车,不会仰卧起坐,和运动相关的统统不会。我妈就是一直宅家,不擅长人情世故,不愿意和人接触,这和我的社交达人奶奶简直是天壤之别,所以她们的关系一直不好可能这是根本的原因。记得我小时过年总是穿蓝色布的褂子,我妈自己做的,还有做的棉鞋,棉袄,她在冬天就是做各种衣服鞋子。边坐在窗边做针线边哼着歌曲,烛光里的mama,mama的吻,都是那时的歌。但是她也是为我什么不会做而发愁,在暑假时教我拆洗被子缝被子,做各种饭食,比如蒸馒头,擀面条,蒸糕。寒假的时候教我踩缝纫机,骑自行车,还试图教我裁剪衣服。这一点我还是很骄傲的,在大学我拆洗自己的小被子,曾经看到我的同学缝被子的手法明显不如我的美观。我到了六年级还不会骑自行车,这在同龄人中已经是不能忍受的缺陷了,而且马上初中以后需要自己每天骑车去乡中上学。在这年的寒假,正月里家里人都比较闲,正月初一的下午她就带着我到僻静的小路开始学骑自行车。要知道她也不怎么会,一是她小时候自行车是奢侈品不是每家都有,另外她是成年后才学会骑自行车的,并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可以传授给我。我小时候她还能骑车带我回姥姥家,后来变胖和年纪大了之后,她已经不敢再骑车了。然而,她却无比坚持的带我学骑自行车。连续五六天我们都去练习,有一次在大街上我差点人家的水果摊撞翻了。总之,我是学会了,可以在初一年级的时候自己骑车去上学了。她应该是特别害怕我们姐弟三人读书读傻了,书没读好还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总是试图教会我们生活的技巧。现在,她总是感慨,现在衣服也是买的不需要做,饭菜你们看着手机比我做得好吃多了,担心你不会骑自行车,现在你开车骑车带我到处溜达。mama是个慢性子,但是她做过的事情总是很细致:如果你的某个扣子掉了,她缝过之后这件衣服穿烂了扣子都不会再掉;自行车没气,会打的特别足;你喜欢吃的东西,会装满做多,直到你不想再吃,剩的盆满钵满。mama有个拿手绝活就是手擀面,可以很长顺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