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神交 (第1/2页)
李开本是放荡不羁的性格,全身皂黑,一路上时而打驴快奔,时而由着驴的性子慢行,自己则欣赏起两边的花草,陶醉在忘我世界。按照管理,去外地赴任的官员都要带个师爷,或者跟班,但李开对自己的能力颇是自负,一切全免,只把包裹卷了吏部发大印和任职文书,外加一套崭新的官服,搭在驴背上。 古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可见路途艰险。宋初,赵匡胤伐蜀时,兵分两路,一路自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沿嘉陵江南下,一路自归州(今湖北秭归)溯江而上。但南下之路首先要赶赴陕西,翻越连绵险峻的秦岭,十分凶险。 李开是先下湖北,转而沿江北上,走的是当年本朝开国大将王全斌奉旨伐蜀时的路。 一路走来,城乡差别之大让李开感慨万分:开封城夜夜笙歌,花天酒地;乡村里却是房屋低矮,粗茶淡饭,勉强度日。 好不容易到了秭归渡口,从此乘船可以直达四川巴中县,李开才感到屁股已经麻木,忘记了疼痛。 那渡船长达十丈,宽两丈,桅杆高耸,白帆直挂,船工一声吆喝,底层两边四个梢公一起摇动船桨,不紧不慢离开了渡口。 李开把驴拴在一个木桩上,这才坐下来,开始欣赏两岸的风景。 这李开本是中原人士,见惯了一马平川,平生第一次看到两岸高耸入云的峭壁,船下是激流飞溅的江水,旋涡一会将船托起,一会又将它摔下,干脆一下躺在船板上,一动都懒得动弹。 他被颠簸的仿佛五脏六肺开了锅,随时都要掉出来一般,难受至极顾不得读书人的斯文,趴在船舷边上,哇哇地大吐起来。 突然,船体剧烈地摇晃了一下,李开正专心呕吐,哪里防得住,一下子被甩起来老高,堪堪要落在锦江里。 他本能地伸出双手一抓,正抓在船舷上,但身体已经抛空,整个人吊在船上。 浪越来越高,船面上本就没几个人,各自顾自己尚且应接不暇,哪还有心去管他? 李开一个读书人,哪有持久力气,时间一长,便支撑不住,随时都有掉进江里的危险。 就在这时,一只大手突然伸出,抓了李开的右臂,一下把李开提起来,轻轻放在船上。 李开只觉得眼前被红光笼罩,睁眼细看,只见救自己的是一个胖大的和尚。 那和尚方头大脸,在袈裟的映衬下满面红光,头顶上的戒印分外明显,浓眉下一双大眼灼灼有神。 他躺在船板上,一动都懒得动弹,口中有气无力地说:“多谢师傅搭救。” 那和尚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这位施主晕船如此厉害,想必是第一次坐船吧?” 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缓了一会,努力站起来,依了船栏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李开忙定了神,回了一礼:“让大师见笑了!” “老衲大通,这里有些丹药,吃一粒保你神清气爽!”和尚说着,从袖子里摸出两粒黑色药丸出来。 李开心中一惊:这大通和尚可是汴梁首屈一指的富翁,家产数以千万量银子来计,怎地突然出现在这艘船上? 大通似乎看出了李开心中的疑惑,拈着额下一指长的花白胡须,缓缓说道:“老衲喜欢周游各地,正要到巴蜀这天府之国游历一番。” 李开明白了,他吞下药丸,果真见效,片刻功夫就感到神清气爽。 李开本是心直口快之人,和这大通和尚一见如故,两人同赏山水,都有些相见恨晚之意。两人以山水作诗填赋,指点江山,都不由地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李开告诉大通,自己其实是被贬到巴中的。大通微微一笑:“荣辱富贵,自有定数,有时何尝不是互相依附?自此远离那是非之地,寄情山水,及时享乐,倒不失为人生幸事!” 李开茅塞顿开,郁闷的心情一扫而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