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箴言 (第2/2页)
> 刘娥心里不由暗想:“我再做衣服,当也要到这家去。”一抬眼,看见两个和尚竟然也摆了个桌子,售卖些木鱼、焚香物品,不由笑了:“和商也当了商贩!” 张耆抬眼看了下元侃,元侃冲他微微一笑:“你看我做甚?你知道就说,正好我也听听。” 张耆脸红了一下:“我也是道听途说。这根本不算什么,本朝和尚不但喝酒、吃rou、赌博、行男女之事,还做生意成风。有开质库(典当行)、旅店、青楼的,做得稍大的有开矿的、造船的。不过做得最大的,则是城南三十里外普济寺主持大通和尚,不但有几家铁矿产业,汴京城里有名的红楼就是他的,有百十间客房呢。” 一席话说得元侃和刘娥满脸惊愕。 那相国寺里游人如织,好不容易到了智广和尚禅房门前,却早排满了人。刘娥满脸失望,元侃笑道:“有张耆在,你还担心什么?”刘娥回头看时,张耆已不见了踪影。 功夫不大,张耆拉了一个小和尚出来,把两人带进旁边屋内,原来此屋和智广的禅房中间有个暗门相通。三个人坐下等了一小会,满面红光的智广披着袈裟,就从暗门进来了。 这智广睁大眼睛端详了三人半天,突然对元侃伏身就拜。三人十分惊愕,元侃慌忙拉起了他细问缘由。
智广起身:“阿弥陀佛!我观这位施主年少英俊,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必是帝王之后。” 三人大惊!皆在心里暗想:“这智广和尚怎的如此了得!” 元侃回过神来:“敢问大师,前程如何?” 智广缓缓说到:“九五之尊,也未可知!” 元侃心中一阵窃喜,却又故作镇静,指着刘娥。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又指张耆。 “亦仆亦友,文武兼备。” 细问,智广却双手合十,不再细说,不但对张耆拿出的银子坚持不受,还让一脸迷茫的小和尚退还了一两银子的“好处”。 三个人出了禅房,都都默不作声地想着智广话里的玄机。 元侃想得是:“九五之尊”不就是说自己将来会登基吗?难道太子之位还有变数? 刘娥想:“对于现在,我尚且如在梦里,难不成还有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命?” 只有张耆怎么也想不明白:“头一句说我和楚王的关系密切倒是真的,可后一句明明是上阵杀敌的事,真是难解!” 三人边走边想,不觉已出了寺门,到了慧明和尚的rou摊面前。元侃突然停下,对二人说:“宫里整日里都是羊rou、鱼rou,却不曾吃过猪rou,今日倒想尝尝。”二人说好。 等了半天,一大盘尖椒炒猪脸rou、一份爆炒猪腰花端上来,就着烧饼,喝了莲子银耳汤,三个人吃得好不惬意。 元侃抹抹油哄哄的嘴,感叹道:“宫里人只说猪rou又脏又腥,很少买来,没想到比那山珍海味不知道香了多少倍!” 等到元侃他们走后,小和尚不解地问慧明:“师傅,你怎知这几人非同一般?” 智广缓缓说道:“每年清明节,圣上总要带了百官及皇子们来本寺,我俱在旁边帮着方丈服侍。那皇子就在圣上旁边,他不认得我,可我认得他。他日若当了皇上也说不定,若不是我眼尖,认出他来,闯下大祸悔之晚矣!” 小和尚听了,后怕得吐了吐舌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