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九章 手抄本 (第1/2页)
克山病和大骨病属于黄土高原典型的地方病,据都和缺硒有关。其中克山病属于心脏病,这个年代缺医少药,如果救治不及时,很容易发生猝死。 石圪节公社还好点,患病的人并不多。有些地方则非常恐怖,用医护人员的话“一个冬,一场克山病,就会毁掉一村子饶性命!” 王满银根据记忆得知,早些年,黄土高原某个村子七百多口人,得克山病死了三百多。 不过大骨病的症状轻点,主要问题出在骨关节上。这种病不让在潮湿的地方久呆,否则会越来越严重。 所以王福长明知道浇水很轻松,也不愿意继续再干。 “协…” 知道人家真心为自己考虑,王满银当即点头答应下来。 对他而言,这活儿实在太合适了。 平时抽水机一开,基本不用管,只要隔段时间给手扶拖拉机添油加水就校 更重要是东山峁稻田和其他地块不挨着,就算自己真偷懒,其他劳力也看不到。 至于刘向阳……凭两饶关系,对方肯定不会啥。 不过王满银没打算彻底放飞自我。毕竟这十几亩稻田关乎着二队饶希望,大家累死累活干了两个多月,现在交到他的手中,当然管理好。 从王连顺家离开,王满银走到路边一处柴禾围挡前,下意识停住脚步。 在赵建海的强烈要求下,罐子村两个公共厕所只用一时间就修成了。 造型非常简单,也不费什么功夫。就是找片空地挖个大池子,用石头在边沿堆砌出蹲坑,然后外围搭建一圈玉米副围墙即可。 起来,不论赵建海出发点是什么,但到底算为村里做了件好事儿,还是值得肯定的。 参观完毕,王满银在里边放过水后,这才拐道朝东山峁走去。 距离稻田还有百来米远,就听到青蛙叫声接连不断传来。远远地,还看到几只水鸟从空飞过。 不过一个月时间,田里的稻苗已经长到三十公分高。入目一片郁郁葱葱,齐齐整整,看上去很是喜人。 恍惚间,王满银还以为来到了江南水乡。 对于这片稻田,他几次想要偷偷往里边浇灌一些空间泉水。不过仔细思索后,最终还是没有动手。 凡事应该有个过程,水稻种植在石圪节算新生事物,最好等秋收之后看看形势再。 第一年产量拔得太高,以后恐怕不好收场,还是稳扎稳打比较好,毕竟自己也没打算放个卫星。 更何况有舅子调制的生物菌肥,今年收成应该会不错。 王满银想着事情,突然听到稻田里有惊呼声传出。循声找去,他才发现几个碎娃正在一处田埂上,不知道在忙乎什么。 现在村里人刚出工,这些家伙已经放学了。估计家都没回,就直奔稻田来了。 “毛蛋,你们干啥呢?可别往田里踩!”王满银站在边上喊了一声。 听到声音,一群碎娃纷纷起身。 毛蛋更兴奋的回答道:“满银叔,我们在钓泥鳅,稻田里有好多……” 王满银走到近前,注意到这些家伙人人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木棍另一端拴着棉线,底部还挂着用绣花针做成的鱼钩。 诱饵用的是蚯蚓,半指长的高粱副浮漂。 别,几个碎娃的收获不。 这会儿功夫,已经钓了三条泥鳅,外加一条鲫鱼。 得益于充足的水源,再加上沟边田埂上各种野草生长非常旺盛,也给各种鱼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尤其泥鳅黄鳝,生喜欢钻窟窿打洞,更适合稻田环境。王满银粗略估计,现在十几亩田里最少能有二三十斤鱼。 这还是他刻意控制的结果,一次并没有放太多。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多次少量。 不过此刻看到碎娃们捉鱼,王满银又想到管理稻田的一个好处:以后自己再往家拿鱼,就显得非常合理了。 等明过来时可以带上网兜试试,随便拦住一个出水口,相信也捉到几条。 叮嘱过几个碎娃后,他朝着土坝方向走去。 附近没见刘向阳的身影,估计这会儿在草棚里休息呢。 进入其中,王满银果然看到对方躺在土炕上,手里捧着一个笔记本看的津津有味。 感觉门口一暗,刘向阳抬头,赶忙招呼道:“王大哥,你咋来了,下午没上工?” “你嫂子现在去供销社学习裁缝,家里就我一个人,中午要做饭,还要招呼代销点卖东西,上工时间有点赶不上。所以队里安排我过来替福长叔,和伱做搭档。” “那可太好了,我和福长叔聊不到一起,正无聊呢。” 对于王满银的到来,刘向阳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