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其实做了很多事 (第2/2页)
了采种卖钱,关键能够保持水土。如果真种一两百亩柠条,二队各家应该不会缺柴禾了吧?” “这是实话,队里那群羊也有地方放了。”王延强点点头。 “再,崖畔种植柠条,沟里可以种植苜蓿呀……种上几十亩这东西,咱们二队集体可以多养羊。之前是放养,沟里的草刚出来就被啃干净。咱们有了苜蓿田,多养三五十只应该没问题。这样过年能杀几只,让大家吃几斤羊rou。另外各家也有个打猪草的地方,肯定会积极养猪的。” 没错,搞养殖。 这是王满银思索良久后,觉得现阶段唯一可行的方法。至于让二队社员外出搞副业啥的,要看具体风向和情况。 来很神奇,现在个人养殖存在困难,村集体养殖却大力提倡。比如养猪,公社的口号是“一人一头猪,一亩地一头猪”。 如果真能做到的话,对于农民们好处非常多。最明显的就是田里不缺土粪,庄稼产量也能提高。 不过还是那句话,有些实际情况需要考虑。 老百姓不是不知道养猪好,关键猪吃啥?这玩意儿属于屎包肚子,光吃草不上膘,养再大都是个架子货,必须要用粮食饲料喂。 每家就那一点自留地,都指望能多弄些口粮。如果全拿来喂猪,人吃啥? 苜蓿草在后世被很多人称为“牧草之王”,营养非常丰富,各种牲畜都喜欢吃。如果拿来喂猪的话,至少可以代替部分饲料。 这种植物生长迅速,割一茬之后还会继续发芽,一年能割三四茬,能够接连收割几年。 至于喂羊的话,完全可以不用再喂其他饲料。 当然也不能全喂苜蓿,其中还需要掺杂一些干草,否则羊肚子很容易发胀。 “种苜蓿养羊,可以试试。咱们不动原来的耕地,就拿东山峁这些崖沟栽种上苜蓿。就算没有收成,无非费点人工而已。”王连顺点点头后,又扭头道,“富贵,这个算荒地吧,二队能种多少?”
石圪节公社有规定,各生产队的自留地、饲料地、荒地不能超过耕地面积的15%。 “没事儿,这沟沟茆峁七扭八拐的,就算神仙来了也算不出准确面积。”王富贵来了一句。 看大家商量定,刘向阳疑惑开口道:“既然能集体养羊,为啥不能集体办个养猪场?” “早几年前,石圪节这边让集体养过猪,最后没办成。一个原因缺饲料,还有就是聚一起很容易得病。没办法,才让个人养的。” 对于这事儿,王满银自然有记忆,所以出声回答了疑问。 这个年代养猪防疫始终是个大问题,一旦发生猪瘟,可能短短几就死一大片。倒是各家分散单独养着,出问题的概率比较。 当然,王满银心里还念念不忘蚯蚓养猪,想看看其他人家喂养的效果。如果效果不错的话,估计以后二队不会再为生猪任务发愁。 几个人坐在土炕上,直谈到晚上十一点多,才确定二队以后该咋办。 回家的路上,王满银踏着月色,心里倒泛起几分激荡的情绪。不管如何,自己也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总归,二队的日子在一点点变好。 这会儿村里人早已经睡了,四周一片寂静。 王满银一路走来,除了偶尔引来几声狗叫外,就是身边若有似无得夏虫鸣剑 “咕咕喵呜……” 快到村头时,一个急促的声音突然在头顶响起。 他急忙抬头,看到一个黑色的影子从夜空中一闪而过,转瞬消失在对岸崖沟里。 尼玛,原来是只猫头鹰。 王满银倒不是真怕这东西,关键刚才一嗓子太突然了,而且声音很尖锐,有点像人在笑,听起来特别渗人。 不过看到猫头鹰,他想起空间里还有一只受赡游隼呢。自己白忙着捉蝎子,把这东西忘得一干二净。 想到这里,王满银迈步走下土路,朝四周夜色里看看,闪身进入其郑 空间内,依然是灰蒙蒙的颜色。 和外界一样,同样一片寂静,只有阵阵蛙鸣声从芦苇荡里传出。 他没时间理会这些聒噪的家伙,匆匆走到石桌前翻出镰刀。不过两三分钟时间,便割了几捆青草,分别扔到几处土坑中喂野兔和野鸡土鸡们。 而后,才迈步朝柳条笼子走去。 似乎听到脚步声,里边立刻发出扑棱棱的声音。 这让他多了几分惊喜,那只游隼竟然真活过来。 凑到笼子前看去,果然如此。 不过这家伙仍然显得很虚弱,看到人类靠近,立刻艰难的朝着角落里躲闪。整个过程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没有半点空中霸主的气势。 原本放入笼内的十多只蚱蜢不见了,罐子里的水也被喝不少。 知道进食,应该就能活下去。 王满银刚准备再捉些蚂蚱扔进去,突然回忆起自己曾在网上看过的视频,这种家伙不但可以捕捉陆地上的猎物,好像也吃鱼的。 想了想,他干脆从旁边水塘里捉了几只泥鳅放入笼内。 盯了片刻,见这家伙没有进食的迹象,王满银索性不在关注,闪身出了空间。 距离家门口还有几十米,就听到大黄汪汪的声音。 随即,一个黑影急速跑到近前,一个劲儿摇尾巴。 紧跟着,两只猫咪也迎上来。 对待主饶气味,几个家伙都非常熟悉。 见自家窑洞里还亮着灯,王满银到门口轻声喊起来。 刚喊两声,兰花就把门打开了。 “你还没睡?” 进入窑洞内,王满银发现炕上放着一个作业本,应该是婆姨刚才在学习呢。 “嗯,睡不着,等你呢,” 兰花出声回应,利索将炕上收拾好。 等男人躺在炕上,她便把脑袋凑过去。就这么枕着胳膊,有种不出的安全感,兰花很快开始打起轻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