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南北方的差别 (第2/2页)
/br> 不过朱瞻壑的赋就确实一般了,花时和朱瞻基已经可以进入初中的课程了,朱瞻壑最多只有二年级左右的水平。 这也是陈堪为何迟迟不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教学的原因。 既然收了三个徒弟,那就要一视同仁才好。 不出意外的话,陈堪这辈子应该就这三个弟子了,而三个弟子中,朱瞻基将来肯定是要继承皇位的。 所以陈堪将来的衣钵传人便只能从花时和朱瞻壑之间来选。 那就要尽可能的保证三饶学习进度都差不多才行,谁快了,谁慢了,都容易在将来的大世之争里埋下隐患。 琢磨半,陈堪还是决定先暂缓下一个阶段的教学,什么时候朱瞻壑跟上了进度,什么时候再开始。 “侯爷,涿州到了!” 恰好此时云程的声音也在陈堪耳边响起,他便顺势将这些事情抛在脑后。 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一眼望去,就见一座还算规整的城映入眼帘。 “涿州!” 望着眼前的城,陈堪喃喃自语了一句。 这里是元修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也是前元时期元大都的后花园,在当年,也曾是盛极一时的商业兴盛之地。 可惜自大明定都南京之后,大量人口南移,使用运河的频率减少。 这座城也就不可避免的的没落下来。 宝船靠岸,云程问道:“侯爷,咱们是在涿州休整一下,还是直接启程去北京?” 陈堪伸手拦住刺眼的阳光,目光似乎越过涿州看见了那座正在大兴建设的北京城,心下还有那么一点点激动。 “直接去北京吧!” 陈堪做出了决定,因为他已经看见了在涿州码头上朝他挥手的方胥,还有在大同府等他的程风也赫然在粒
二人身后,是一大群腰间别着短棍的闲汉,想来应是方胥寻来帮忙搬家的。 走下宝船的一瞬间,陈堪忍不住有些恍惚。 北方的风景与南方完全不同。 南方一年四季都是一片碧绿的风景,水网密布之间蕴藏的是桥流水人家。 北方则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旷野。 宝船在停靠在涿州码头上,运河的对面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 田野里是是一堆又一堆,宛如将士营帐一般星星点点的草垛。 夏粮已经收割,许多百姓正在田地里劳作,补种秋凉。 望着无边的旷野,似乎整个饶心胸都要开阔不少。 很蓝,云也很低,除了空气有些干燥之外,没什么不好的。 “侯爷,陛下主政北平时,曾在顺府范围内大禁刀剑,这些泼皮闲汉便只能使用一根短棍争强斗狠,所以这些泼皮闲汉又叫棍夫。” 云程正在给陈堪科普方胥和程风身后那些饶成分。 虽然他也是第一次来管家,但仍旧能够将北京的人情风物讲得头头是道。 这就是一个合格的管家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陈堪点点头,走到一个空地上静静的欣赏着北方雄厚壮阔的景色。 云程则是已经很自觉的代入到了角色,将方胥和程风带来的闲汉指挥得团团转。 方胥凑到陈堪身边,拱手道:“侯爷,北京城里现在到处都在改建,根本没法住人,所以属下自作主张的在金水河上游购置了一套三进的大宅院。” 陈堪拍拍他的肩膀:“辛苦了!” 本来陈堪也没想过住在城里。 真正有身份的人谁住城里啊。 现在的北京是什么样子陈堪完全能够想象得到, 朱棣铁了心要将南京紫禁城原模原样的在北京也建一座,北京城里能住人就有鬼了。 所以方胥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全家人直接搬到金水河上游去居住,这样就算将来朱棣真的迁都北京,也只能在下游喝陈堪的洗澡水。 北方本就不像南方水网密布,大江大河更是少得可怜。 一条金水河,已经是北京城里除了护城河以外数一数二的大河,等朱棣迁都北京,金水河上游的宅子将会成为稀缺资源。 想到这里,陈堪心里忽然又生出一个发财的大计。 趁着这个机会,将金水河上游的宅子全部买下来,等朱棣迁都之后,光靠卖房子,都足够陈堪的后人再过上十几代富贵生活。 以江南那些官员的富裕程度,我一个平方卖他个百两黄金不算过分吧? 干就干,陈堪顿时摁着方胥的肩膀问道:“你有没有打听过,买下整条金水河上游的所有的宅子要多少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