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2章 林下之风气 王乔录神法 (第1/2页)
“令官”山涛问向秀: “如何?” 向秀沉吟道:“入手落手转手,总有秋月孤悬、春云忽起之势……” “不但古今闺秀不敢望其肩背,即中散当年,犹有凝滞之色,方斯未逮也。” “中散”就是指嵇康,嵇康曾当过一个名为“中散大夫”的官,故世称“嵇中散”。 清风白雪嵇中散! 牛魔王随众喝彩,一边又施展他那一套分心两用的传音法门,在焦平耳边道: “谢道韫。” …… 谢道韫?原来是她!焦平凝神看去。 在男人动心的女人中,大部份男人只是想和她上床,而极少数男人会很想很想娶她回家、守着她过一辈子。 谢道韫就是那种让男人很想、很想娶回家的类型,她单论样貌并不绝美,只是中上之姿,但才气凝萃、风韵高迈。 时人为了形容她的气度,甚至专门造了一个词,叫做“林下风气”。 她身上书卷气很浓,眼睛瞳孔大、有点扩散,莫名给人一种近视散光的感觉。 这位“咏絮才女”已做妇人打扮,这不知要让多少人在心里感叹“相见恨晚”。 她出生于“陈郡谢氏”家族,其家在谢玄时代已是江左高门,号称“诗酒风流”。 谢道韫的生父为安西将军“谢奕”,母亲“阮容”则是阮籍、阮咸族人。 她有弟弟谢寄奴、谢探远、谢渊、谢攸、谢靖、谢豁、谢康、谢玄七人;meimei谢道荣、谢道粲、谢道辉三人。 谢道韫为长女,叔父为宰相谢安,谢安很看重这个侄女,对她的婚事颇cao心。 据说谢安最先为谢道韫选的夫婿,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兄长,王徽之。 关于王徽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任诞》中,记载有他的一则小轶事―― 王徽之有一天晚上想起了自己的友人戴安道,于是乘着小船出发,经过一夜航行船来到了戴安道家的门口。 但是他不进去,又返回了。 人问其故,王说:“吾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真是“说走就走旅行”的鼻祖。 《晋书王徽之传》中,又说他性情卓荦不羁,为大司马桓温参军时,经常蓬首散带,不综府事。 又为车骑桓冲的骑兵参军,于是恒冲问他:“卿署何曹?” 意思是你负责哪的? 对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 又问:“管几马?” 曰:“不知马,何由知数!” 意思是我都不知道自己负责管的、是不是马曹,哪里会知道有有多少匹马? 桓冲又问:“马比死多少?” “比”是“最近”的意思,这话就是问“最近马死了多少”? 曰:“未知生,焉知死!” 这是化用孔子的话,说活着的马他都不知道数量,哪里能知道死了的。 桓冲无语凝噎,忍不住跟他说你来府中很久了,也该要做开始做点事了。 王徽之“初不答,直高视,以手扳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意思是“天气真好”。 王徽之是个敢在上司眼皮底下、公然摸鱼和装死的快乐公务员。 不过谢安觉得他不靠谱,于是把谢道韫另许给了他哥哥“王凝之”。 王凝之当过“会稽内史”的官,所以嵇康称谢道韫为“内史夫人”。 谢道韫对玄理有很深的造诣。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记载,凝之弟王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谢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 于是命婢女施青绫步鄣遮住身形,就王献之的前议继续申述,客不能屈。 …… 山涛问完向秀,转头又笑道: “雅人欲寻何物?” 谢道韫自幼收到良好的教育,有一次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 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 因此典故,所以山涛称她为“雅人”。 谢道韫笑道:“韬元此次来,欲寻‘石精金光藏景录神’之法。” “道韫”是字,“韬元”是名。 “字”是给他人叫的,“名”则是给自己自称的,谢道韫自称时,自然称“名”。 山涛笑问道:“可是为顾家妇寻?” 谢道韫答:“正为友人而来。” 山涛口中的“顾家妇”,指的是与谢道韫同郡的才女、张玄的meimei张彤云。 张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