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分兵应对 (第3/3页)
,在楚国投入了七位先天宗师,近五十万大军之后,已经处于先天不败之地了。
不过对于这些深处战略,蓝彩儿倒是没想那么多。 她只是见陆渊,竟然将西南一郡三国,还有针对苏宋两国的整个战事都交给自己,深感自身责任之重大。 因此迎着陆渊勉励眼神,蓝彩儿也坚定道:“臣妾必扫平苏宋,绝不辜负大王所托。” 她没说太多虚话,简单一句,已经表明了自身决心。 陆渊微微点头,多年夫妻,自然清楚自己王后此时心意。 故而在安排完了岭南战事之后,他便继续说道:“楚去岭南三国之外,此次宁人再江水之北,襄阳一线也安排了十万大军,意图进犯我大楚襄阳。 在襄阳之地,我大楚虽有十一万大军,但令人此次除了派遣大军外,还出动了两位武侯,领头的更是杨景。 仅大将军一人,面对这两人,未免也势单力孤。 因此孤已急令西川防御使寒华,让其紧急赶往襄阳,协助大将军,应对杨景这路兵马。 如此有大将军与寒华在,必可保襄阳无忧。” 嗯,就是保襄阳无忧。 在江北襄阳之地,陆渊布置了八万禁军,以及三万郡府县兵,还有弟子周青镇守。 以上这些兵马,看似雄厚,并不逊色于来犯宁人。 可实际上,这十一万兵马,出去应对宁人之外,还必须留出很大一部分,用来戒备江北的周国。 虽然现在表面上,周国被蕃人还有魏人的入侵,搞得焦头烂额,疲于奔命。 但别管周人再怎么狼狈,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在周国南阳郡、以及襄阳郡这片区域,周人还保留了十五万兵马,以及一位柱国大将军。 这股力量,已经极其雄厚了。 若是全部发动的话,都能打一场局部小国战了。 因此,哪怕表面上看,周国的南阳郡、襄阳郡,受到了东面的梁国威胁,不太可能出兵针对楚国。 可就像楚国如今被四国联军进攻,却依旧咬牙抽出了一支兵马,跟着蕃人一起攻打周国的河陇二郡,趁机占便宜一样。 谁知道周国会不会也同样如此,派个小股偏军,三五万人,趁着楚国应对宁国的时候,突然渡江南下,攻打襄阳郡? 以上这些,都是很有可能的。 作为同样老阴逼的陆渊,不可能不防着这一手。 所以襄阳的十一万兵马,最少也要留下三万,或者五万人来,用以防备周国。 这些人一去,最后能用来应对宁国的兵马,也就不多,仅六七万人而已。 六七万兵马,再加上周青和寒华,面对宁国的十万大军,自然是只能堪堪抵御。 想指望他们大破宁国,不能说没有希望,只能说比较渺茫。 正是考虑到这点,陆渊对于周青他们,也没抱太大期待。 不求他们能大胜宁人,只要能守住襄阳,不但周国夺去江北之地,就可以了。 当然。 向来性格稳妥的陆渊,做事一向喜欢,多做一两手准备。 就如蓝彩儿那一路,明面上是七万兵马,实际背地里还有黔中、附庸三国两路一样。 襄阳那边,为了防止不测,除了周青那一部兵马外,处于汉中郡的黄玄本部,也将作为一个兜底。 在周青挡不住宁国的时候,随时也可以率着汉中郡的十万禁军,顺着汉水而下,赶往襄阳支援。 有着这具分身在,襄阳战场纵然不胜,也能保得襄阳城不失,护住楚国的江北之地。 江北、岭南,陆渊都安排了保险在,可以说费尽心思了。 不过这些布置,殿内众人只是听听,没发表什么意见。 襄阳的战事,已经决定由周青负责。 这位楚国的大将军,从长沙国时期,就一直在坐镇江北,待在襄阳城内,没回过几次巴陵。 在场众人,除了陆渊与孙思文外,哪怕蓝彩儿都与周青不怎么熟。 因此对于陆渊的安排,除了了解布局之外,自然提不了什么建议。 而陆渊也没想过他们提什么建议。 所以在简单讲了讲,襄阳战场的布局后,他就将此事略过,最后说道:“江北、岭南三处战场,已有人选安排。剩下便只有宁国之主,沉丘率领的主力了。 此路宁国兵马,乃四国之军最雄厚者,数量几近了联军一半,足有四十万众,先天宗师更有六人之多。 兵威之浩荡,几乎是江南之最。 是以这路兵马,由孤亲自领军,带人应对。 就让孤,让大楚,与沉丘,与宁国,在这大江之南,决出一个胜负,决出一个扬州之主。 此战,洞庭郡内剩下的十四万禁军、两万郡府县兵、五万水师,合计二十一万兵马,皆要参与。 另外郡内在征发二十万民夫,协防边疆各处城镇要塞,以御宁人。 孤为主帅,丞相、灵妃辅之,我等三人,便要负责应付宁国的那些先天宗师。” 陆渊看着孙思文和灵女,做出了最后安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