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0章地动火海 (第2/3页)
内的所有势力,达到入主中州的目的。 如今北郑和晋国屈服,只不过是想暂时稳住北边的两个强敌,解除自己的北境之患。 同时借助对方的力量,积极向南攻打南郑,以获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以及实力。 然后再调过头来,和北方的两个强敌决一死战。 双方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唐许想打下整个豫州,以作为未来的生存之土。 豫州三国则想守住自己的基业,使自己不被外人吞并。 双方在这方面的矛盾和立场,就注定了不可能共存。 想来他们彼此之间,也很清楚这点,此时所谓的儿皇帝与合作,只不过是彼此利用,看谁手段更高明罢了。 这场由豫州牵扯出来的,五国间的合纵连横,注定是未来的主旋律。 说不定,这些阴谋阳谋搞到最后,南北二郑又如千年前那般,重新和解统一了呢? 又或者两郑与晋国结盟,选择共扛北边大敌呢? 世事无常,一切都有可能。 而在这混乱之下,五国相互牵制,谁也很难彻底消灭任何一国。 陆渊在青州地面上,所不愿看到的事情,此时在豫州境内已经上演。 达成了如此均衡,豫州想要统一,几乎是无可能的了。 孙思文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说,豫章从此战事绵延无期也。 在没外力插手的情况下,紧靠如今豫州五方势力,那是真的战事看不到尽头啊。 旁边的周青也赞同这个观点,只见他道:“丞相说的不错,以豫州之局面,已非其等可解,无数百年之死战,难破此局。” 说完,他朝陆渊拱了拱手:“陛下,既然我大楚无意直接插手豫州之事,那不如就在这五国之间,左右布子,挑动其矛盾,使其死斗下去。 如此杀个数十年,令豫州变成尸山血海,让他们自我削弱。 等各国仇冤难解,彼此猜忌,再难和解后。 我大楚挥师东进,豫州之国,又有何人可挡? 不过秋风扫落叶,一击而灭罢了。” 作为武将,周青献的方略,无疑要狠得多。 开口就是要挑动豫州五国乱战,让他们杀的尸山血海,仇怨重重,不留余地。 但不得不承认,此事若真的能做成,那纵然豫州五国已成定局,今后也再难以成为楚国的统一中州的阻碍。 因为在这之前,他们就已经因为连绵的战争,杀的筋疲力尽了。 就算最后等楚国打过来了,豫州各国的有识之士,都看到了危机。 受限于过往的仇怨,还有彼此间的利益矛盾,也再难以联合起来。 而只要对方不成整体,单独一二国,对于已经积蓄好力量,准备一统中州的楚国来说,将根本不值一提。 这还不是秋风扫落叶吗? “大将军言之有理。” 听了周青的话,陆渊点了点头,摆手道:“既然如此,那对豫州之事,我大楚便以此策行事。尽可能挑动五国争端,使之无法联合,以待大楚他日横扫豫州之时。” 说到此,陆渊看向孙思文、周青,道:“丞相、大将军,此事就交给你们了。具体该如何执行此策,你们内阁和枢密院商量着办吧。” 近些年来,随着楚国的安稳和发展,国中的各项制度也在慢慢建立和完善。 时至如今,便正式确认了政事出于内阁,军事出于枢密院的制度。 朝廷借由内阁和枢密院两大机构,来执掌运转楚国这个庞大机构。 此次要挑动豫州五国乱战,少不了使用经济、军事、外交等各种手段,要调动的部门和物资,也注定极其庞大。 这就免不了军政两个部门的联合了。 “臣遵旨!” 孙思文和周青听到吩咐,对视一眼,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苦笑。 他们哪不清楚,这是自己好友又要偷懒,开始当甩手掌柜了。 不过作为朋友,还有身上的职责,以及对楚国这个共同事业的感情,他们却是无法推脱这些责任的。 好在,孙思文和周青都是老相识了,数十年的交情,早已默契无间。 不会发生其他帝国里面的文武不合,互相拆台的事情。 这配合起来,倒是不难。 “那此事就如此定下吧。” 陆渊见自己好友和徒弟都没意见,满意点头,安心的当起了甩手掌柜,起身道:“今日就议到这里,没什么事的话,散朝。” …… 随着楚国继续采取偏安的国策,由青州、豫州的两大变故所引起的风浪,并没在江南引起太多波澜,就迅速消退了热度。 除了一些不知道是见识的确出众,还是想搏出名,特地标新立异,说些危言耸听之语的士子,还在孜孜不倦的谈着江北战事外。 楚国其他士子的注意力,很快就重新转移回了三十里通江河,回到了那些新近出名的花魁,回到了一场场文会上,那些大出风头的才子身上。 这繁华盛世,关心那些打打杀杀的,老想着死人,是脑子有病吧。 有那闲工夫,纵情享乐,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