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非汉废帝_第315章 皇帝征聘的三块硬骨头,终于到长安了!(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5章 皇帝征聘的三块硬骨头,终于到长安了!(求订阅) (第2/3页)



    但是既然是天子下的诏令,又加盖了传国玉玺,只要不是劳民伤财、滥杀无辜,那么臣子自然要依诏行事。

    更何况,前几个月发生过的许多事情已经证明了一点:不管是谁,胆敢违抗天子诏令,那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

    十月二十正午,也就是天子宣布罢朝第五日的那个正午,长安城的北门驶入了一辆马车。

    这是一辆由两匹马拉着的安车,从车盖到车轮都被厚厚的灰尘给盖住了,一些车件的缝隙也都填满了黄沙和尘土。

    一看就知道,这辆安车是从干旱的西北来的。

    如今,西北虽然有战事,但是战场不在大汉境内,道路更没有阻塞,所以每天从西边前来长安城的客商仍然是数不胜数。

    所以,这辆风尘仆仆的二驾安车倒是并不稀奇。

    唯一可能会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这辆安车是一辆官车,前后还有六个骑士护送。

    这些骑士虽然并没有着甲,但是他们的腰间都挎着官刀。

    刀乃是凶器。

    从大秦的始皇帝收缴天下铁器开始,民间百姓就再也不能私藏兵器了。

    敢堂而皇之地在北城郭这样的闹市挎刀,更能说明车里是一个吃“皇粮”的官员。

    此时,正是正午时分,是北城郭最为热闹的时候。

    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车马络绎不绝。

    如今已是农闲时节,城外的百姓会将自家多余的产出拿到集市上来贩卖,所以才这样热闹。

    这辆安车虽然有骑士护送,但是在这拥挤的街道上,仍然行驶得很慢。

    终于,车里的人等不及了,一把就掀开了车前的帘子。

    一个五十岁上下儒生打扮的人从车中探出头来。

    他有着黝黑的面庞,粗糙的皮肤和枯草一样的头发,一看就是从西边来的。

    如果不穿那一身还算得体的袍服,此人看着和这闹市里的贩夫走卒没有太大差别。

    “刑忠,为何走得那么慢?”

    车旁的一个骑士伸头往前方看了看,才说道:“回禀贡使君,前面似乎有几人打了起来,要不要下官去探查一番。”

    “嗯?罢了,此处人太多,不要节外生枝了。”这官员又想了想,接着说道,“你们几个直接回刺史府,我自己先四处走走。”

    “这……”刑忠抬头看了看四周,有些不放心。

    “放心,我敢在那民风剽悍的凉州当那会得罪人的刺史,难道在长安城还会出事不成?”

    原来,这黑脸儒生不是别人,正是几个月前,被天子征聘的凉州刺史贡禹!

    刑忠憨厚地笑了笑,说道:“那倒是下官多虑了。”

    于是,贡禹就从马车上跳了下来,深吸一口气,才对刑忠说道:“许久没有来长安了,这气息似乎都清爽了许多,听过路的客商说起过,这里新开了一处咸亨酒肆,卖的可是宫里酿出来的酒,我先去尝一尝,然后再给你们带几斛。”

    “谢过使君了。”刑忠笑道。

    贡禹再没有多言,他挥了挥手,转身就融入了如潮水般的人流当中。

    刺史,是孝武皇帝时增设的职务。

    职责是监察地方郡国官员,纠察不法。

    太祖高皇帝在位之时,在地方设有直接听命御史大夫的待御史,专门用来监督地方官。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待御史和地方郡国官员的关系越发密切,自然就失去了监察地方官的职能,最终彻底废除。

    孝武皇帝在位之时,对郡国官员的腐败深恶痛绝,于是就将大汉各郡国划分成了十三个刺史部,其长官就是刺史。

    为了不让刺史与郡国官员沆瀣一气,刺部的府衙不在地方,而在长安,刺史之在固定的时间巡行地方。

    刺史的权责很大,但是品秩非常低微,只有区区的六百石。

    而且,刺史干的还是得罪人的事情,更要风里来雨里去,所以是一等一的苦差事。

    去当刺史的官员,要么是没有后台的,要么就是天生的“硬骨头”。

    这贡禹就是一个耿直不阿,不会迎合奉承的人。

    让他当凉州刺史,倒是正合适。

    其实,贡禹自己并不喜欢当刺史,他更想去与钱粮打交道的府衙。

    比如说大司农、水衡都尉、少府……

    这倒并不是因为贡禹喜欢贪财,而是他的爱好——他对贩卖货殖之事最感兴趣,而曾经的大司农桑弘羊就是他的榜样。

    可惜,桑弘羊已经死了,死得憋屈,现在连名字都不能在府衙里提起。

    贡禹出身贫寒,没有钱财去疏通打点关系,也就不能把自己调到那些富得流油的府衙,只好一直呆在刺史的位置上。

    每年,贡禹巡行凉州刺史部各郡国的时候,都会特别留意查看郡国人口、赋税等项目,这也算是以公谋私,来满足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嗜好。

    本来,贡禹以为自己就要在刺史这任上消耗掉壮年的最后时日了,但没想到却接到了天子征聘他的诏令,并且还让他立刻返回长安。

    这简直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此刻,贡禹走在长安城这人满为患的街道上,仍然有一些想不明白,为什么天子要征聘自己。

    他甚至有些搞不明白,高高在上的天子是如何认识自己这个品秩六百石的官员的。

    难道是自己那个同窗王吉向天子举荐的自己?

    可他们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往来了,对方似乎也没有理由举荐自己。

    贡禹带着这份疑惑,就来到了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