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霍光最后一次进宫面圣,向皇帝认了七条大罪,能活命吗? (第2/3页)
官还等着你一道用午膳。” “好,进宫。” 今日是小除,长安城里过年的气氛更加浓厚了一些:与往年相比,更加热闹。 在这几个月的《长安月报》上,刊登了许多关于如何过年的记事文,天子借此推行了许多过年时的新风俗。 用宣纸写对联替换桃符贴在门边,在门板上贴大汉猛将的画像称为年画,鼓励百姓在除夕给孩童铜钱用来压岁,正月应该在城中四处行善…… 这些新的年俗看似无用,但却可以让百姓的日子多上几分奔头和喜庆,也算一件仁政。 安定民心,也是治国之要。 一路走去,霍光透过层层叠叠昌邑郎看向路边那些百姓,竟发现他们看自己的目光似有不善——他们看不见霍光,但是认识这辆安车。 这不善的目光中,尽是不屑和鄙夷。 以前,百姓们也许会害怕霍光、会敬畏霍光,但是一定不会憎恶霍光。 看来,天子虽然还没有给霍家定罪,但百姓们却已经给霍家定罪了。 霍光放下了车窗的帘子,开始闭目养神,他心中的怨念又多了几分:这一切恐怕都和天子的谋划紧密相关吧。 车行积雪上,空余马潇潇。 很快,安车停在了未央宫的北阙之下。 霍光下了车,就看到一乘步辇已经在雪中等候多时了。 换了步辇,霍光继续向未央宫核心区域的温室殿行去。 一屯昌邑郎在原地留守,另一屯昌邑郎仍然寸步不离。 当霍光乘着步辇从北阙之间穿过的时候,不禁昂头看了一眼双阙的顶端,进而想起了许多事情。 那一年,霍光十五岁,跟着在县寺当小吏的父亲在平阳县过着平静的生活,日复一日,没有任何盼头。 忽然一日,一身戎装的兄长突然如天神一般从天而降,将他带到了长安城,并且把他推荐到孝武皇帝身边当郎官。 第一次进宫的时候,霍光就曾经看到过这双阙,当时他就觉得这双阙无比高大挺拔,甚至高耸入云。 之后四十年的时间里,霍光的个子没有变高,可他却觉得这双阙变得越来越矮小了。 直到这几个月,这双阙在霍光的眼中又开始变得高大挺拔了。 而今日再看,这双阙几乎已经与四十年前一样高耸入云了——甚至还要更高一些。 它们犹如两个不会说话的巨大的羽林郎,从上向下悲悯地俯视着霍光。 似乎随时都会抬起脚来,将霍光连同这步辇一脚踩碎。 这让霍光有些害怕,进而呼吸都觉得不畅了。 可霍光却舍不得收回自己的视线,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以后还能不能再穿过这双阙之间了。 步辇过了双阙,而后就进了未央宫。 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霍光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也难怪,毕竟这几十年来,他在此处待的时间,恐怕要比在霍宅待的时间还要长一些。 大约又过了一刻钟,霍光终于来到了温室殿外。 “大将军,温室殿到了。”龚遂提醒道。 “嗯,明白了。” 霍光说完这几个字之后,就有些吃力地从步辇上下来了 他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麻的腿脚,又整理了一遍袍服组绶,终于才抬腿走进了院中,向温室殿走去。 此时,温室殿里,天子早已经是恭候多时。 …… 霍光在谒者的引导之下,走到了温室殿门外。 他仍有剑履上殿,赞拜不名的特权,但是现在站在殿门,一时竟然不敢抬脚往里走。 此时,已经可以看见天子那年轻的身影了,而对方似乎也看见了他。 两人隔着洞开的大门,与对方凝望对视。 虽然是白天,但是温室殿里仍然点着宫灯。 可宫灯那昏黄的光并没有让殿内显得更亮,反而昏暗了一些。 在这朦胧的灯光的笼罩之下,坐在榻上的天子也看得不真确。 一会儿像孝昭皇帝,一会儿像孝武皇帝…… 就在霍光犹豫不决的时候,天子空灵的声音从殿内飘了出来,犹如从枯井中传来的一样。 “仲父,进来吧。”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