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海征程之另一种起源_第二节 大囊泡实验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节 大囊泡实验室 (第2/2页)

地还算详细,至少是对其中有机物部分知道得还算详细——虽然其中每次都有相当一部分莫名其妙地消失掉了。

    对食物的主动摄入是建立在一类特定的有机物对食物颗粒的吸附性之上的。将由这些物质构建出的拖拽纤维送到躯体的外层屏障之外,当其碰触到物质的时候,它们会依照某种它自己至今依旧不明的适配特性试图将其中游离的那一端吸附在对方的表面。如果没有能成功吸附,那么自然就不是食物了;而如果能够成功吸附的话,拖拽纤维固结在外层屏障上的另一端便会沉入屏障内部,借此将食物一同拖拽进来。

    现有的拖拽物质自然是针对当前食物的,如果想要更改食物类型的话,便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甚至是全新地有机物微粒来构建拖拽纤维了。

    它并不明白那种奇特的适配性是怎么回事,因此关于食物的需求并不是想改就能改掉的。

    当然,对此它也并非完全地无计可施。

    如果是需要新的有机物微粒的话,可能就会需要经过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才能制造成功;但它更希望那是使用已有物质就可以达成的,不仅是因为省出了不少时间,更重要的是,只要是体内已经存在着的物质,它都能找到控制它们的方法。新的拖拽纤维的制造将变得毫无难度,未来将变得不再如现在一般不确定。

    拖拽纤维的作用是建立在特定的有机物对外来物质的吸附性上的,那么反过来,只要是能够吸附外来物质的有机物,都有制作成拖拽纤维的可能。而自己所需要做的,便是将体内的所有类型的有机物微粒和外界物质相互碰触,以此筛选出其中能够吸附的种类。

    要和外界物质相互碰触,直接置于体外自然是最为简单的。但同时,由于尚未成为专用的拖拽纤维,其根部和外部屏障间的连结依然十分脆弱,如果真的置于屏障之外的话……

    被恶劣的外界环境蹭掉是一定的吧?

    因此,自己需要的其实是一个既能够接触外界物质,又处于外层屏障保护之下的场所。这个场所将成为它的实验室,一个试验如何快速而又精确地摄入食物的实验室。它知道在哪里有这样的环境:那是自己的体内。

    当躯体柔软地外层屏障碰触到某些较为坚硬的物体时,往往会向内凹陷进来,如果这个物体大小合适的话,它最后将被完全包覆在由凹陷地外层屏障所组成的区域中,它喜欢管这种区域为大囊泡。不同于普通被拖拽纤维拽入时所形成的食物囊泡,大囊泡是完全被动产生的,它自己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

    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时,如果在一段时间内被一并包覆在内的拖拽纤维没有吸附到什么食物的话,它便会打开封闭的屏障出口,将囊泡内的物质释放出去,同时,凹陷的囊泡壁也将很快自动恢复平整。

    但是,这次不同了。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遇到那种足以将外层屏障挤压出凹陷地坚硬物质团了,周围环境中的异样已经越来越明显,没有时间等待了,自己必须立即尝试改变才行。

    既然不能被动地凹陷,那就用主动的吧!

    驱动外层屏障扭曲的移动方式是自己与生俱来的,它说不清楚那是什么原理,也从未用这种方法在屏障上制造过凹陷,不过,只需要确认它确实能够将屏障扭曲就好了。将注意力转移到体内,它感觉着体内物质的运行,虽然它依旧不懂其中的绝大部分,但要找的部分却是很轻易就能发现的。

    那是一些细丝状的连接,在体内纵横交错着,有的连接着自己体内的部分功能性结构体,但更多的还是连接在外层屏障之上的。一些拥有两根拖拽纤维的有机物微粒正背负着比他们的体积大得多的有机物团在这些细丝上高速地移动着,尽管那些体积硕大的货物经常被密密麻麻地细丝状连接所阻碍,但它们却总能找到可以通行地角度。

    那些细丝看起来相当地结实,如果,把这个拉回来……

    当然,它并不知道该如何去使得一根细丝伸长或者缩短,但对此它并不担心,它知道,即使自己已经记不得的事物,“那位前辈”也绝对不会忘记的。

    即便,“那位前辈”已经逝去了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了……

    ·

    2013.08.16.1345

    ·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