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汾玉人_第十章 齐国 1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齐国 13 (第1/2页)

    重耳看到,被子上先前他缝补过的那个地方,竟然神奇地变成了一条用翠绿色丝线绣成的柳枝,柳枝恰到好处地掩饰了原先那道破痕,柳叶分布两边,十分自然、漂亮。他自然知道这绣工一定是出自宗女之手,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第二日临出门,重耳见玫儿坐在客厅里做绣活儿,便特意道了声“谢谢!”

    玫儿羞涩地低头说道:“公子不必客气。公子……不在这里用早膳吗?”

    “我……到那边吃去。你慢用。”说完,重耳依旧过狐偃那边去了,留下玫儿久久注视着公子的背影出神……

    ………………………………………………………………………………………

    齐国濒临东海,由官府垄断的煮盐业十分发达,生意兴隆,通达四方,为国库带来源源不断的巨额财富。有管相俞允,重耳一行人得以亲临海滨,亲眼目睹规模庞大的国有盐场。也是在那次考察中,重耳平生第一次,见到了大海。

    迎着腥咸的海风,当大伙儿迎着朝阳兴奋地奔向波卷浪涌的海边时,无不为水天一色、浩渺无垠的苍茫大海所震撼,一个个先是狂呼雀跃,而后是呆呆遥望、兴叹不已,激动地半晌说不出一句话。

    “妈呀!”

    “天啊!”

    “神呐!”

    “真不敢相信!”

    “这就是传说中的海吗?

    “这就是传说中的海啊!”

    “好大、好大、好大呀!”

    狐偃:“以前觉得黄河就是天下最大,大到站在此岸眺望彼岸不辩牛马的程度,谁知这海不知比黄河大多少倍!”

    赵衰:“是啊,一眼都望不到头儿,相比之下,感觉自己像蝼蚁般渺小!”

    重耳:“小时候,我在《山海经》里知道一一东边有海,听说流经秦晋的大河以及楚国的大江都是一路向东,最后都汇入东海,没想到东海之大,竟如此撼人心魄!若非身临其境,简直无法想象!”

    贾陀:“公子说的我也深有同感,那你们说,海洋为何如此之大?大到没有边际?”

    颠颉:“因为它是从天上来的,要不怎么和天是一个颜色呢?”

    赵衰:“要我说,海水并非来自于天,而是地。因为它从来不绝江河、不拒细流,有容纳百川之广阔胸怀!”

    狐偃:“有道理!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只有将自己置身最低,那些大江小河才会义无反顾、昼夜不息地投奔于此,最终汇成这汪洋大海!”

    “不绝细流……放低自己……容纳百川……”重耳回味着这些话,望着波涛起伏的蔚蓝色大海,久久伫立,心潮澎湃……

    有人问:“你们说,是天大,还是海大?

    “海大!因为一眼都望不到边。”

    “天大!因为海上有天,地上也有天。”

    先轸:“我看还是我的眼皮最大!”

    “为何?”

    “因为不管是天,还是海,我把眼皮一合,就都看不到了。”

    “哈哈哈……”

    迎着壮丽朝阳,或映着落日余晖,先轸、颠颉、贾陀、魏犫拉着重耳、狐偃、赵衰、子推一起,赤足在海滩,尽情追波逐浪,推搡打闹,踩水嬉戏,寻贝採珠……

    那段短暂的惬意时光,让重耳仿佛置身世外,投入另一番天地的怀抱,放飞身心,流连忘返。

    ………………………………………………………………………………

    光阴荏苒,岁月不居,转眼春秋代序。

    客居齐国的日子富足安逸、悠然自得,但重耳没有一天不心系故土:不知五壮年前是否平安回到翟国?翟国的妻儿、母亲是否安好?孩子们又长高了吧?瑄儿怎么样了?母亲两鬓是否又添白发?冬去春来,五壮为何迟迟不归?是否家中有变?或在路上或别的什么地方遭遇不测……远在齐国的他一无所知,却又不能不牵肠挂肚。心焦却又无奈的重耳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但愿天随人愿!但愿他们一切安好!

    一日傍晚,天色刚擦黑,重耳、狐偃、赵衰、子推、先軫等人相跟着在临淄廛肆闲逛。虽然时候不早了,但街上仍然商贾云集、人来人往,沿街的客栈、酒店纷纷将门外的灯烛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