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宋国 6 (第2/2页)
r> 子文听后,说道:“宋君以承继齐桓伯主自居,未免太过自大狂妄了!竟然想利用楚国之威聚合诸侯来拥戴他当中原盟主,简直是异想天开、不自量力!吾君如何就答应他八月盂地会盟呢?难道真要成全其勃勃野心?” 大夫成得臣说道:“子文大人将大王想得也太简单了吧?宋君好名而无实,轻信而寡谋,如果我们到时候埋伏兵甲,劫持盟主,这竖子必为我囊中之物!” “成大人此言差矣!”令尹子文驳道,“大王已经答应宋国不以兵车、衣裳之会,还在文牍上签署姓名,到时候却暗藏私甲劫盟,别人定会谴责楚国不讲信义!大王意欲将来主政中原,试问,届时凭什么来收服人心?各诸侯若联手抗楚,大王计将安出?” 成得臣说道:“令尹大人不必激动!宋君自负为盟主,必有睥睨诸侯之心,诸侯本就多有不服,谁还会帮他?劫持宋君,正好扬我楚国之威;先劫后放,又可彰我楚国之义。到时候诸侯各国耻于和宋结盟,不归楚,将归谁呢?令尹大人怎可拘小信而丧大功?” “若无义无信,即便各诸侯耻于和宋结盟,难道就想和失去信义的楚国结盟吗?” “令尹大人为何老是与我唱反调啊?!”成得臣问。 “老夫无意于和任何人唱反调,一切以楚国大局为重罢了!” “好了好了!”楚王笑道:“二位大人说得都有道理!具体该如何行事,容寡人细细斟酌。” 成得臣走后,令尹子文说道:“得臣之计,大王可要慎行啊!”
成王胸有成竹道:“令尹放心!寡人自有分寸。寡人早就打算扩张中原,但苦于没有机会,如今宋君倡导衣裳之会,替寡人聚合诸侯,岂非天赐良机?” ……………………………………………………………………………………………………………… 齐国鹿上盟会楚王后,兹甫高高兴兴回到宋国,立即着手分派使者前往诸侯各国下发通文,告知八月望日齐聚宋国盂地进行“衣裳会盟”。 目夷对此忧心忡忡,忍不住进谏道:“如今之楚乃蛮夷大邦,其心难测。据微臣冷眼旁观,那楚王实乃枭雄,虽表面答应盂地会盟,恐怕另有所图。因此,主公倡导不持械甲“衣裳会盟”存有隐患,届时楚王能否守约?微臣担心吾君被其蒙骗啊!” 宋君却不以为意,笑道:“爱卿多虑了!楚国地处南夷,不习北方水土,就是白给他地盘,他也未必想要,会有什么企图?什么隐患?况且,寡人一向以忠义示人、以仁义处事,别人怎会欺骗寡人?” “可万一楚王欺骗君上,到时候持械带兵会盟,该如何是好?” “爱卿尽管放心!不会的!堂堂一国之君,怎会言而无信?更何况他还在牍文上签了字。楚王失信,便是楚国无信,他们好歹也会顾及国家信誉吧,对不对?” 目夷看国君固执己见,一时听不进劝,只好先作罢。 光阴似箭,时日展眼转到八月中旬。 盂地距离宋都睢阳不足百里,在兹甫亲自主持下,会盟所需会所、祭台、仪仗、陈设、祭物等提前一月便已准备停当。 宋君轻车简从准备赴会前日,目夷再次进谏道:“主公,楚国毕竟比宋国强大,为防万一,请主公携几名护卫乘兵车前往吧!” 宋君坚决不从,说道:“寡人与诸侯事先约定‘衣裳之会,不以兵车’,怎可率先违反,公然失信?寡人今后还如何取信于人?” “可微臣实在不放心呐!这样吧,吾君且按约前往,请俞允微臣在三里之外埋伏兵车甲士,以备不测,如何?” 宋君面露不悦,说道:“你用兵车,与寡人用兵车,有何不同?不都是不讲信用吗?不可不可!” “那……” “好了!爱卿莫要啰嗦啦!到时候你跟寡人一同前往,免得你又动这样那样不必要的念头,让寡人在诸侯面前丢脸!” “这……好吧,臣自然是要同去的。”目夷只得讪讪而退。 临行前,目夷来和重耳辞别,将自己的顾虑坦言相告。 重耳思忖片刻,说道:“宋公乃仁君,但对他人毫无戒备、不设任何防范,的确令人担忧。重耳觉得,盂地距离睢阳不过百里,大人至少应该在睢阳城内布列兵甲,以备生变。而这并不违反盟前誓约,即便事后君上知道,我想也不会怪罪大人的。” 目夷深以为然:“公子所言极是!我这就去让公孙固暗中布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