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汾玉人_第十六章 兴国 1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兴国 12 (第2/2页)

r>    橒姬:“没收成就没收成,反正有rou吃!”

    “傻话!傻话!没收成哪来的rou……”几个孩子争论起来。

    文公一面听着,一面想,天天过节不可能,但若能岁岁有庆丰节,倒是自己为政的可行目标……

    ……………………………………………………………………………………

    贾陀、先轸、魏犨随驾护卫,直至国君的马车安然回宫。几个人意犹未尽,便再次到庆丰节上瞧热闹。

    三人坐在车上,无比惬意地看着熙来攘往的人群,贾陀感慨道:“真像做梦一样,那时候在齐国,我就想,若公子有朝一日复国,晋国也像齐国那样繁荣昌盛该多好,一晃数年过去,如今真的梦想成真了!魏犨你掐我一把,让我知道不是在做梦!”

    魏犨:“哼!你受的住我……我一掐嘛!”

    先轸:“谁说不是呢?现在想,过去所有经历、所有坚持都是值得的!此生起落沉浮,最终能得偿所愿,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贾陀:“唯一的遗憾是一一我不复是万人迷喽!如今也终于沦落到被美女佳人无视的年纪!想当年,咱们仨走在街上,那光景!有多少佳人的眼睛含情脉脉只追着我跑啊!”

    “我看多……多半是你幻觉罢了,”魏犨说道,“如今你都儿……儿孙满堂,还成天瞎……瞎惦记佳人美女,真是老不正经!”

    贾陀叹口气说道:“我到想不正经呢,谁稀罕?”

    先轸:“谁说的?刚才那个老妪还死盯着你看来着。哎!那老妪好生面熟……对啦!贾陀,你还记得当年那个张寡妇吗?刚才那个好像她的!”

    贾陀:“张寡妇?”

    “就是讹你怀孕那个,你忘了?要不是子推眼明心亮,你差点就被讹了!”

    “嗯,当然记得,子推啊!要是子推还在世……唉……”贾陀说不下去了,其他人想起子推也不禁神色黯然。

    “你看你看!”贾陀忽然指着一名年轻男子说道,“那竖子一看就不正经,刚刚撩逗了那个红衣少女,现在转身又向另一绿衣女子献殷勤!”

    先轸笑道:“那不就是当年的你吗?”

    “我可没那么轻浮!不行,我得去提醒那绿衣女子。”说着,贾陀跳下马车。

    先轸、魏犨看到,贾陀走到绿衣女子跟前,大概说了那名男子如何如何轻浮花心,没想到女子不但不领情,还抄起家什要教训贾陀,贾陀赶紧落荒而逃……

    看得两人哈哈大笑。

    ……………………………………………………………………………………

    午后阳光下,文公在芳华苑内亲自护着橒姬骑一匹赤狄进贡的小矮马沿着芳华塘遛圈。这时,狐偃和赵衰急匆匆走来,肃然道:“国主,出事了!”

    文公停住,忙问:“何事?”

    “周王被驱逐了!”

    “什么?走,去议事堂。”

    冬青立刻示意两名侍人帮橒姬公主扶马,然后随文公和两位大臣向议事堂走去。

    议事堂落座后,狐偃将一封帛书呈上,说道:“国主,这是周王的加急密函。来人说,周王庶弟太叔与王后叔隗私通,事发后太叔出逃,周王将叔隗打入冷宫,太叔则出奔翟国,借翟国之师将周王驱逐出王城。”

    文公展开书帛看毕,问道:“周王现居何处?”

    “在郑国氾(音凡)城。”赵衰答道。

    “太叔呢?”

    “太叔自立为王,立叔隗为王后。但因国人不服,现两人居于温城。”

    文公问:“除了通知晋国,周王还通知了哪些国家?”

    “齐、宋、卫、郑、陈、还有秦国都已通知。”

    思忖片刻,文公又问:“两位爱卿认为该如何处理此事?”

    狐偃颇为激动,说道:“国主,此乃天赐良机!”

    “此话怎讲?”

    “昔日齐桓公之所以能集结诸侯,号令天下,就是凭借尊王之义。想我晋国二十年来数易其君,国民皆习以为常,不知有君臣大义。吾君若趁此机会发兵勤王而讨太叔之罪,一来可建勋于王室,二来可立威于民众。微臣以为,吾君能否继文侯辅周之勋、续齐桓称伯之业,全然在此一举!”

    文公沉吟半晌,目问赵衰。

    赵衰说道:“狐大人言之有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晋国不去勤王,秦国必往,到时候伯业便尽归秦国所有!”

    文公于是下命:“召太史郭偃卜之。”

    “是!”狐偃、赵衰欣然应道。

    ………………………………………………………………………………………………

    次日,恰是黄道吉日,文公、太史郭偃、狐偃、赵衰、先轸、郤溱、栾枝等众臣皆沐浴更衣,祭拜天地,然后静待郭偃卜问。

    卜毕,须发皆白、嗓音沙哑的郭偃激动说道:“禀国主,此乃大吉!此黄帝与姜氏战于阪泉之兆啊!”

    文公谦然道:“黄帝乃先圣,寡人何敢当此?”

    郭偃:“如今周室虽然衰微,但天命未改。今之王,古之帝也,克带纳王,非君莫属!”

    文公又让狐偃筮问(用蓍草问卦)。结果得到《乾》下《离》上《大有》之卦,第三爻动,变为《兑》下《离》上《睽》卦。郭偃断言道:“战克而王享,吉莫大焉!《乾》为天,《离》为日。日丽于天,乃昭明之象,是天子之恩光炤临晋国无疑!”众臣在一旁深以为然。

    文公听了非常高兴。

    不想这时,河东守臣遣人来报:“禀国主,秦君亲自统领大兵去勤王,现已驻军河西之上,不日将渡河前往洛邑。”

    文公吃了一惊:“秦军真神速也!可他们为何不速速渡河却屯兵不前呢?”

    先轸说道:“看来秦君亦志在勤王,之所以屯兵河上迟迟不渡,是因为东道未通之故。东道乃秦国东进必由之路,由晋东戎狄所控,秦平素并不与他们来往,如今怕东进受阻,因此犹疑不进。”

    文公问:“若秦君先我们贿通戎狄呢?”

    狐偃答道:“这个其实也不难,吾君一面立刻派人行贿于晋东戎狄,以通假道勤王之意,二夷必听。一面使人往河东告知秦君,说晋师已先于秦国发兵勤王,吾君神速兴师,即便秦不退兵,也望尘莫及了。”

    文公点点头,见其他人均无异议,便说道:“好!就依诸位爱卿所言,即刻整军出发,南下勤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