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学校补贴 (第1/2页)
时间在不紧不慢间,捱过了一天又一天。 期中考试前夕,商会班的各个宿舍,来了陈鑫健。陈鑫健满脸含笑,让每人签字,领取学校补发的rou食补贴和副食补贴。签字后,陈鑫健特意将手中的钱和饭菜票扬了扬,问: “你是要现金,还是跟现金一样的饭菜票?” 有人问什么补贴,哪儿来的?陈鑫健也不多解释,只顾低头忙着数票子。数着拿到手的钱或者一沓饭菜票,人人像是嗅到了rou的香嫩、早点的清香。有人高呼“万岁”,一脸喜不自禁;有人欢呼雀跃,总算见识了什么是货币,知道了补贴也是能填饱肚皮的货币等价物!到学校这么久,人人感受到所谓的rou食补贴,其实是摸得着、看得见,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它在这个时候出现,无异于雪中送炭,让许许多多饱受饥饿的愁苦,从天窗逃离;也让久违的欢乐,重回此时的学生宿舍,替代了哀愁。 高兴过后,等到每个人的理智重新站上大脑高地时,还是不解。人人起伏不定,围着陈鑫健,问这些票是哪里来的,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 陈鑫健一脸神秘,秘而不宣。问问题的人多了,他甚至一把抢过对方手里的票,装作不耐烦地问道: “你可是不要?不要还我!” 陈鑫健最大的特点,是知晓班集体的所有秘密,却能像嘴上贴了封条一样,能守口如瓶,不透露半句不该说的。他被人打趣成班主任和班长的“小秘书”。不能说的真相,不管你如何,绝不会从他嘴里吐出来。知情的李力毅憋不住了,一语道出实情: “大家感谢董留成!是人家董留成带着学生会,跟学校交涉,要来的!为什么不用我们出钱?你们可知道,补贴原本该是我们的!是人家地区财政局补给每个户口在地区的,包括我们在校生。为什么以前不发?我来问你,补贴都被学校弄去搞其他的了,怎么发,拿什么发?!” 所有人惊呆了。震撼上了头,无不为之动容。原来一场“禁止哄抬物价”的背后,竟然隐藏了瞒天过海的手脚!真相原来如此!要不是憨态可掬、被人叫着“黑乌龟”的董留成,带领他的学生会成员,向财政局要来文件,向杨新建和杨淑华、甚至王禧年交涉,哪儿有今天! 得到真相,震撼成了感激。感激之下,人人对董留成闷声不响间,就做成了这样的大事,满是钦佩和折服。 继补贴补发之后,每个学生会按时再收到后期每个月的补贴。每月一次的发放,让所有人长长松了口气。时间一到,人人像是拿工资一样,拿到补贴,人人对董留成和他身后的学生会感激不尽。 都说知足者长乐。没有人像是一个永远吃不饱的貔貅,总在奢望天上掉馅饼一样的好事,接连发生。毕竟,中专生已经少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整个校园在兴奋之后,一点点终归平静。现实的学习生活,又回到了一日三餐的食堂、宿舍和教室的“三点一线”中,消磨或者兑现着每个人的激情和梦想。 然而,意外不期而至。期中考试一过,每个班级的学生再次接到通知: “每人到总务处领取一条香烟和几斤白糖!” 总务处的小窗口前,排起了长队。站到窗口的人,拿到里头递来的一条香烟和一袋子白砂糖。许多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是该送到家里好呢,还是该就地换成生活费? 很快,学校里来了贩子手。他们嗅到了这个突发商机,紧急赶来。香烟是地区烟厂产的,换作几年前毫不走眼,可如今它走出国门、享誉世界,成了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紧俏货,被炒得烫手,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眼中,一跃成了奢侈品。现在学生拿到它,还是整条的平装,与市场地价格相比,有着被称之为“剪刀差”的价差。收购商贩们连看都不看一眼真假,悉数尽收,生怕卖家反悔;而白砂糖从庶糖产区县份榨来,袋装成人手一份,拿在手中,沉甸甸的,同样让每个人满心欢喜。 好事从天而降,像是地震一样,毫无征兆且轰动巨大。 人人感激之余,不断打听,怎么收到这样的福利?一番打听过后,这才知道,同样又是董留成和他学生会的手笔!是他再次出手,在暗中调查这项福利的来龙去脉后,找到学校交涉,让地区发放给学校户口的每名学生福利,物归原主。 香烟和白糖,让王峻山狂喜。他估算着价,将烟卖给出价高的校门口小卖部,换到了一笔够吃两周饱饭的钱,转手拿下菜票;而白糖,他要把它当成一份礼物,交到三婶手里。 为了省钱,王峻山回家是骑单车上的路。 单车是王峻山上次回家一趟托运来的。车子是三婶打算陪嫁王平仙的,可王平仙说张春兴已有一辆,陪嫁后又送了回来。看到车闲置,王峻山动了心思,问过客运站托运单车的运费,将它托运到了学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