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一等奖学 (第2/2页)
信凭我的能力,拿不到奖学金!咦,你们是不是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哼!用王峻山他们的话说,是你们‘等当’不拿我当回事!” “等当”是江海方言,由于学校说江海话的领导越来越显眼,像是成了官方语言,受众人模仿。班委们一阵哄笑,气氛变得轻松。很快,一致意见来了,除了生源地条件,下一个条件就拿上次的考试成绩说话,让成绩前五的山区和半山区县份同学,成为助学金补助对象。 陈鑫健刷刷几笔,对着成绩单,记下了能拿助学金的同学。 到了评定奖学金。教室里安静下来,一双双眼睛不约而同,盯向王玉文要宣读的奖学金评选条件。这才是班委们最关心的。王玉文道: “我们学校的奖学金,由地区财政局出钱,设立来奖励品行、成绩兼优的学生。共设三个等次。其中:一等奖学金五名,我的意见是奖励班级前五名同学;二等奖学金五名,奖给第五至第十名同学;三等奖学金五名,奖给第十名至第十五名同学。当然,品行不好、比如挨学校处分的除外。大家看看,对这个评定办法,有没有不同意见?没有的话,我就往下讲了。” 没有谁反对。王玉文松了口气,宣告班委会通过,以考试分数定奖学金。具体奖励发放,由陈鑫健完成。 很快,奖励敲定了。陈鑫健拿上钱,小跑着,到各间宿舍找人发钱。 亚纳汉这次拿到了助学金。拿到钱后,他两手哆嗦。这是除家里生活费外,拿到的最大一笔补助。数额虽然仅能与三等奖学金相提并论,但对于他而言,意义非凡。签过字,说话本来就不利索的亚纳汉,更加地结巴了:
“啊嬷嬷,太好了……我有回家的路费了不是?你问我可高兴,不是啵?我当然高兴啰——至少不用找爸妈寄路费给我了说!” 在场人由衷高兴。没有人站出来,反对把助学金给包括亚纳汉在内的五人。亚纳汉贫血的消息,一直被他刻意隐瞒,从不向别人透露。要不是他突然晕倒在地,送医务室再转送市医院,检查后得出结论,恐怕无人知晓。相着这些,每个人柔软的内心,有了温度。 潘大林如愿以偿地拿到了一等奖学金。他一脸高傲。一向自负的他,此时更多了优越感。陈鑫健将钱递给他时,他有意无意地将四张十元的人民币甩得“啪啪”直响,道: “哼,你们以为我当学习委员,是徒有虚名?我这人别的优点没有,读书怂过谁?想当年,我从小学到初中,我不拿第二,哪个争第一?用王峻山的家乡话来说,不要我不出气,你们等当把我门缝里瞧人——把人看瘪了!” 王峻山这次拿到的,是二等奖学金。没拿到一等,心里多了闷闷不乐。期中考试学科里,珠算在其中。他被珠算成绩拖了后腿,一路倾泄,滑到五名后,错过了一等。二等奖学金与一等相比,矮了一截。这么个差距,让他追悔莫及。他反复想着一等奖学金与二等奖学金少的十元钱?不断自责。 更令他揪心的,是他最近瞄上了一台随身听放音机。价格五十元钱,与他拿到的二等奖学金差了一大截!想着要是能拿到一等奖学金,多出十元钱,那他可以省一省,从牙缝里挤出来,拿下放音机,享受听音乐的快乐,那该多好!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美好。他幻想着手持随身听,随时随地听流行音乐的惬意,就像当年县城流行的景象:那些山头上打了粮、换成钱的下山村民,脚穿喇叭裤,手提录音机,穿梭大街在小巷,何兜风,何其快乐!可钱缩了水,一切成为泡影,让他懊恼不已。他不时叹息:该死的珠算!都什么世纪的东西了,逼着我花大把的时间不说,白白让我丢了一等奖学金! 懊恼和悔恨,像是阴魂不散的恶魔,缠着他,如同乌云一般,挥之不去。 实在心痒难捺,最终,王峻山头脑发热,一咬牙决定买下放音机。钱不够,他一跺脚,找同学王诗敏去借钱。 王诗敏盯着他看了半天后,迟疑着,借了他二十元钱。 看到没有费多少的口舌借到的钱,王峻山高兴万分。他一路小跑,跑去不知到过多少次的五交化门市,拿下了放音机。 放音机按下播放键的一刹那,乐曲让人陶醉。动人的音乐中,就有那首曾在礼堂门口拉着“欢迎新同学”巨大横幅的露天舞曲。时间过去几个月,它由过去的扎耳朵,变得温顺,不再让他反感,成了本该属于他的东西。这种东西是什么?对了,他记得有人说过,“有意义的快乐是幸福”。那,当下的他,应该是幸福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