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至圣西出阳关 (第2/3页)
重,败退……” 宗伯在处理风都中事,却是不如风祠与典籍宫,此时听闻,大惊而问:“如今妖邪到何处了!” “报,秦嬴之地还在支撑……” 秦嬴之地,那就还好。 但! “天子是如何说的,四方可有支援?” 妖邪绝不能入,不然四方诸侯皆难矣。 “公子宜臼不曾入宗周之地,此时还在南申。” 宗伯蹙眉,有听传信之人道:“不过大圣老子已出函谷关,越过宗周,往西陲去了。” 听见老子已经西出,宗伯才缓了神。 “有大圣老子在,倒是能阻。” “不过……召公为何会突然薨逝,妖邪入侵也不至于伤其性命啊。” 召公是先天异人,更有大周气运,怎会轻易被妖邪所杀,其中必有古怪。 可惜昆仑距风都之远,难以探寻缘由,只能得信使片面之词,无法定论。 此时西陲之妖邪祸,还需天子决策,方能会盟而镇压,不然诸侯间,难以聚之。 或者…… “老夫去禀明风圣……” “不必了。”巧姥从典籍宫而出,归城南之库,在树下茶棚,就闻宗伯之声,遂道:“老圣往西,风圣在东,这是他们一开始就选择好的道路,皆是为人族而行,如今老圣动作,风圣也自然离开了风都,往东去了。” “在东?”宗伯闻风允离开,一惊,紧忙道:“风都就是在东,为何还有往东去?” “东?”巧姥摇首:“人族真正的东,不是现在的东。” 宗伯恍然,望向东方—— “呼……轰!”东海之滨,海浪滔天。 此正是人族大地之东,黄河入海之处,黄海。 而不知多少年前,黄、渤之海,皆是人族之地,可此时已被淹没。 连带着,那广阔的东夷也被淹没其中,余留一小股边缘之夷,留在了这沿海之地。 “蚩尤与黄帝战,而在蚩尤之东,还有一族,是为东夷-少昊国也。” “可如今,蚩尤之苗裔尚在,却不见少昊之流传。” 风允在海风中,遥遥而望。 回首,又往西出,那股妖邪之意,如山洪爆发,从昆仑之上冲袭而下,向着西陲而击。 “召公,可惜了。” 召公之死,风允也有所感,可惜这一位有识之士,被淹没在了历史之下。 “轰!” 却听,西陲之地,传来了风允一直在等的声音—— “今吾老聃,西出阳关,代天行道,以人族之躯,探天地之真理,万物之本源……道法自然!” 天似乎睁开了眼睛,往这位于天下间,隐匿之深的人族只留之地,看了一眼。 也是这一眼,让老聃抓住了机会。 天道之势! 借天道之势,老聃的气息不断高涨。 大圣,破! 至圣出! 人族至圣! “轰!轰!轰!” 上一位人族至圣,还是周公,可记载已远,如今数百年来,再出至圣,却是大不同矣! 人族之上,天象变化,老聃身骑青牛,从西陲之地,入昆仑之境,浮现而出。 那昆仑之处的妖邪,恐怖可憎,人族观看,心头皆恐。 仿佛下一刻,所见之人就会被妖邪吞噬。 又见,在其旁,西陲之秦人奋力杀妖邪,其战死之人不断。 可就是这样恐怖的妖邪,在老子那周身的清静之光下,惊恐而逃。 秦人方才有喘息。 霎时间,西陲之地,紫气东来。 昆仑的妖邪之祸,正随着老子西去,逐渐镇压。 九州之人,皆礼拜西方,口尊至圣老子。 而那抹老者背影,也永久刻在了道天……如同风允,老子将自己的一魂,留在了道天之中。 对此,风允也遥遥对西方一礼,以送别老子。 “为人族为行天道,老聃先生,允拜送之。” 这是老子选择的道,而此番离去,却是不知可有再归之时,毕竟,天地可是能轻易探究的? 风允躬身,捧起一捧泥土,再寻五行之灵,注入阴阳二气,以玄气幻化出一只冶鸟。 摘下腰间玉佩,风允亲自写下老聃之名,挂在冶鸟爪间。 冶鸟飞向风都之地。 “允前往归墟,后之先贤立像事,只能交由后人填补,通灵也需以祭祀来行,不过老聃先生之像,允倒是时刻准备。” 已离之人,可入道天。 三祖就称自己为已离之人,风允此时才明白为何。 “原来,这就是已离……那三祖是否在人族之外的某一处,还存在呢?” “还有女娲、伏羲等远祖大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