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八章:至圣西出阳关 (第3/3页)
'gc2' class='gcontent2'> 无法去探究。 风允踏出一步,脚下生出一道气流。 海水涌起,形成一道海浪。 风允踏浪而行,向东而去,深入这汪洋大海,以寻少昊之国,归墟之地。 至于为何——风允所想,是打开东之门户,让灵气,如此先的昆仑一般,倾倒人族之地,化作人族底蕴,同时也让人族知晓归墟之下所隐藏的灾祸,不然人族知晓未知之灾厄。 当然,此时还需找到少昊之国,毕竟,少昊国是看守归墟之地的国都,亘古如此。 …… 三月后—— 大周-六月·小暑。 风都之地,如今天下皆知。 今日,却来了一位携重宝之客。 “余,尹喜,拜见风都宗伯。” 正殿之中,宗伯接待了这位函谷关之关令。 “余却不是关令了,在随至圣老子一月后,尹喜感悟道学,此刻已决定为游士,去天地中参悟道法自然。” 尹喜一礼,随之拿出一张帛书。 “此为老子所留,交与尹喜,归风都。” 宗伯郑重接过。 “老子与风子,为忘年之交,此番老子西出,风子也往东而去,却是希望二圣,皆能有所得,助人族之道。” 尹喜颔首。 “尹喜此番除却这《老子五千言》外,还有一事告知宗伯。” “哦,不知何事。”宗伯询问。 尹喜道:“余在西陲,随老子多日,见识了诸多妖邪,但妖邪之力却还不为大,其大者尚在昆仑之中……召公之事,恐非妖邪,而是人为啊。” “啊?”宗伯一惊。 “怎会,何人加害召公,召公可是携宗周六师,在抵御妖邪,为九州之人而战啊!” 惊怒交加,风都即使在东,远离妖邪,但宗伯眼界早已随着风允,放在了九州之地,而非一州、一国、一人之荣辱。 尹喜惋叹。 “却是不知,老子也不多言,尹喜却无这推算之能。” 两人对视,无奈而惋惜。 尹喜又道:“如今宗周之地,却又有另一大事,尹喜途径时,就有耳闻,此时恐要传来东方诸国耳中。” 不等宗伯发问,尹喜就道:“周幽王有二子,被诸国清楚,其一为褒姒之伯服,其二就是申姜之宜臼,可实际上,幽王还有第三子——余臣。” 宗伯略有所思,惊异下道:“可是有人欲退第三子,与宜臼争?” 尹喜点头。 “正是,而且还是那虢国此时国君-虢翰!” 虢翰,虢石父之子也! 宗伯眉头略皱。 这时,有信使而报。 “报,宗伯,鲁国君来信。” 宗伯闻言,接过信件,展开一观,观后,眉头更深。 “唉……”将信递给尹喜。 他道:“二王并立,成宗各主,这如何能让九州诸侯信服啊!” 尹喜观后,也叹。 “虢翰以宜臼勾结犬戎,导致妖邪为祸,弑父之罪为由,不愿尊其为天子,在宗周丰镐尊方才一岁的幽王之子-余臣为天子。” “这,却是宜臼之弊,九州诸侯心中之结……” 不管如何,宜臼与余臣,皆是幽王之子。 虽说宜臼为申后嫡子,但是申后被幽王废后位,而申后待宜臼离开大周,入申国,此时也与庶无多。 余臣为庶子,但身世清白,没有什么勾结犬戎,制造妖邪灾祸的名头。 两相为难。 “鲁侯来此信,是为何?”尹喜询问。 宗伯微思。 “鲁侯,周之姬氏,嫡亲也……恐是想知晓风子态度吧。” 老子出关,如今九州最强者,就为风允,但风允离去,却不曾告知众人,以至于如此。 “老夫先回信,说明风都只为人族之道,不理王与国事。” 说毕,宗伯就寻帛书,以回之。 却又有信使来报。 “禀宗伯,天子欲迁都成周,如今正向诸国发令,护王入城!” 宗伯手略滞,抬眸道:“是宗周的天子还是申国的天子?” 信使莫名,却是宗周之事,还未传出。 “申国……不过此令是从成周,毕公手中发出。” 宜臼…已经得到了毕公的支持。 宗伯明白了。 “风都,只顾人族之道,不理王与国事……此事,我风都不参与。” 说罢,却是安排细作,去成周、宗周,探明。 不理王与国事,却要知晓。 此时风允不在,宗伯唯有慎重,以免殃及风都,不然等风允归来,他如何能面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